《影响世界的植物》是一由李成才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响世界的植物》影评(一):拍的好看,文案让人尴尬
拍的漂亮,配乐有时候觉得莫名其妙,和地域风貌联系不上,风景,为什么非要吹笛子?强行拟人化,还不少,植物不是动物,有脑子这东西么?大豆一集,举了就,日本,美国三个例子,几千年文明,日本最多算附属国,美国一个百来年的年轻,影响世界文明这也太牵强了吧?还几千年?总之,文案最令人尴尬。
《影响世界的植物》影评(二):最爱的植物纪录片
小时候没有电视剧可以看的时候会看纪录片,第一次接触到的纪录片是《人与自然》和《动物世界》,动物的纪录片总是会很有趣。
反过来回到这植物的纪录片,他用另一个视角展现了植物天堂,再兼之科普,用现代化的拍摄技巧,无数镜头另外惊叹,每一帧的截图都可以当壁纸。
看完片头就被吸引,目前看到了最喜欢的第三集,跳过了水稻那一篇。全看完的话再继续评价。
《影响世界的植物》影评(三):语录
1.寄主日渐衰落
2. 结出金黄的种子,完成生命的轮回。
3. 她没有时间享受夏日的慵懒。
4. 已经初见端倪。
5.她看到过生,看到过死,经历过战后的洗礼,感受过秩序的重建,不论繁华还是寂灭,光核桃树都站在这里。
6.高不盈尺,叶片细长。
7.凝神专注的禅修之中,茶平和和亲近的性格,让她恰如其分的融入了僧人平静的生活。
《影响世界的植物》影评(四):《改变世界的植物》共10集:内容目录
《改变世界的植物》共10集:内容目录如下——
播放平台:爱奇艺VIP
1.植物天堂:植物演化,地域分布
2.水稻
3.水果:柑橘类,杨桃(狗枣),猕猴桃,苹果,桃子,
4.茶树
5.竹子
6.桑树
7.大豆
8.本草:银杏,塔黄,石斛,黄花蒿
9.园林:荷花,兰花,梅花(劈梅),菊花,
10.花卉:大叔杜鹃,绿绒蒿,月季,蜀葵
《影响世界的植物》影评(五):这是关于植物的科普
其实之前就注意到了这个纪录片,然后我学园林规划的朋友给我们推荐了这纪录片,我就赶紧找了资源看了。
看了片我才第一次知道猕猴桃是从国内传到新西兰的,我一直以为是新西兰的原产;雨水原来这么会严重影响植物的传粉;正常水稻和不育水稻杂交就是杂交水稻;稻米可以腌制鱼肉;原来还有国外的“植物间谍”来盗种;茶叶发展带动了铁路发展;竹子那么难的开花就是预示着死亡等。
植物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选择了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于动物,它们通过各种授粉方式繁衍生息。我想起了一些之前生物课学到的传粉知识,倒是很有意思的。 感觉学农学和植物学还蛮有意思的,面对植物的生活应该是很纯粹的。
《影响世界的植物》影评(六):我只给三颗心
因为被朋友圈安利这每一帧都可以做壁纸,年度最佳纪录片的亮瞎眼的字眼吸引,我打开爱奇艺,幸亏是VIP,可以好好欣赏这好口碑纪录片。看完第五集之后,我终于难以压制自己要去嘴贱一番,画面效果确实是可以媲美BBC,微观镜头处理唯美灵性,静态植物的生命力跃然屏幕,饱览锦绣山河,后期视频调色处理也几乎完美,完全是高投入高代价产物。但是这个文案和讲解就完全是降规格的配置,总有些生涩强套嫌疑,纪录片本身就是传授知识意图,可是我看完几集之后,没明白怎么回事,例如竹子繁殖后代方法,可以直接说明有性繁殖无性繁殖,50分钟看完我硬是没看懂,还去度娘一下。过于强调形式而忽略内容,晦涩难懂的旁白更似于高谈阔论,没有深入去讲一个道理一个故事。只让大家去评论拍摄技巧的娴熟,而忽略纪录片初衷去传道授业解惑。
《影响世界的植物》影评(七):简单的记录
看完第一集打算继续往下看。
第一集大致介绍了植物资源以及分布的概况,认识了青藏高原的水母雪兔子—厚厚的苞片能够保护花器官,同时也为昆虫提供了栖息地,西双版纳的海芋—昆虫为了防御植物毒素在海芋上咬了一个又一个大洞,绞杀榕—一种寄生性植物,生长气生根,能从寄主植物上获得营养和水分,一旦根落到地上能够独立生长,一般只寄生在健康状况不太好的植物上,能够推动雨林的新陈代谢,望天树-雨林中的树种,阳光的宠儿,沙漠中的梭梭树—从出生起就不长叶子,根系发达,看着一分的时候真的为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珙桐—第四季冰川的孑遗植物,由于长着白色的苞片,又被叫做鸽子树。纪录片中提到,世界上大分地区的北纬30度是荒漠地区,在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北纬30度是植物天堂。这集的最后讲到植物和人类的相互影响,人类驯化了植物,同时植物也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由此引出第二集的内容。
《影响世界的植物》影评(八):粗略的笔记
第一集:认识了桫椤,水杉,水母雪兔子,九翅豆蔻,海芋,绞杀榕,珙桐等植物......拍摄质量杠杠滴,展现了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 第二集: 1.水稻的历史演变:野生稻-栽培稻-杂交稻-野草稻。野生稻有芒刺、倒勾等自我保护、生命轮回的生存方式和技巧。杂交稻原来是结合了不育跟可育水稻优质基因,感叹人类的智慧。 2.水稻是自花授粉的植物。 3.跟水稻有关的名词:颖壳、柱头。 4.水稻的敌人是稗子。记忆库中并没有稗子,但肯定见过这种植物。 5.想吃稻米腌鱼和美味的寿司。 从小就跟水稻打交道,但对水稻了解并不多。收割水稻是一个辛苦的体力活,恐怕今后的日子不愿意再经历。片中有提到稻花香,印象中没有这个味道。恐怕是太常见了。 第三集: 1.介绍了橘子、苹果、猕猴桃、光核桃四种水果。
橘子有一个庞大的家族:橘子、香橼、柚子是柑橘科的元老,经这些元老及新品种杂交得出了柠檬、橙子、莱檬等丰富的品种。
红富士是来自日本的苹果品种。被称为水果王。
猕猴桃是雌雄异株植物,南方称为羊桃,北方称为狗枣,新西兰称为鹅莓,是新西兰的国果。
西藏很美的十里桃林的品种是光核桃。看到桃子这一段开始记起来小时候家里的桃树、桃花。不知道它们还在吗?想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桃树,看它开花,看它结果。
《影响世界的植物》影评(九):植物进化论
1.看了第一集,本来特别焦虑,一下子就被安抚了。植物的共生状态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进化史。植物需要光,水和土壤以及需要繁衍。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植物特性。在寒冷干旱的地带,植物主要和自然竞争,锻炼自己的耐力,并为繁衍者打造更舒适的环境。热带地区,因为这些很充足,所以更多的是和同处在相同环境的选手竞争。讲究的是克敌制胜。人类感觉好像更狡猾一些,他们以繁衍来利诱麦子,帮助繁衍,同时自己获得固定的粮食。通过不断的麻痹安抚各种对手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世界为了生存真的是什么都干的出来。印象最深的是锥叶榕,水母雪兔子,花的诞生,海芋的介绍。以及每种植物在生存面前都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目前看来人类最佳。以及观察进化史可能真的有助于发展。
2.看了第二集,水稻。觉得水稻也很厉害,他们的策略是共生,找到可以依靠的对象,当然这个对象足够强大(其实他们有广撒网来着),然后以驯化自己为代价。驯化自己就是褪去原来自己赖以生存的东西,完全为服务于赖以生存的事物。人负责帮助他们繁衍。中间觉得可怕的点有,生存仍然面临挑战,被模仿,天然的缺点,没有足够的生存资源。因为依附的对象足够强大所以都帮忙解决了。(中间有一个点很感动讲高山水稻的生存,人搬来很克制自己,与天地共生,与万物同长,真好。)最后抛出了杂草稻,依然有分不愿意被驯化,愿意自己努力生长。当然也就不会取悦被驯化的对象自己面对一切。开辟新的道路。根深叶茂依附。
《影响世界的植物》影评(十):给喜爱的片子提点意见
难得看到的好片子,内容翔实,摄影极佳。长知识的同时也欣赏到自然之美,尤其是好几种植物源自常人难以抵达的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峡谷,观看此片随植物到那些地方旅行真是莫大的享受。拍摄者艰苦跋涉在高山密林、湿地荒漠,经历险困让人心生敬佩和感激,不过当他们在荒野与绿绒蒿、塔黄、雪兔子绽放如天国的景象相遇时,身心疲惫痛胀的同时也一定会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先要感谢制作者把我们带到那样绝美丰富的植物世界。
不喜欢的地方:脚本频繁使用拟人化的口吻讲述植物的枯荣演变,虽然可以理解作者对植物的深厚情感,但这种不甚正式的表述方式与解说员饱含深情、故意拖长的声音结合在一起,听上去太过通俗甜腻,毕竟观众主体不是烂漫幼龄的小朋友(转念想,若专给小朋友科普,这种不真实的抒情腔更要不得)。也许这是国内自然类纪录片的共通腔调,一脉相承于三四十年前《动物世界》旁白的沉醉忘情。以至于当科学家、探险者出现在片子里,听到他们正常说话时会觉得如饮清泉。
另一个感觉是后面几集编排不够精当,如园林花卉篇,内容零乱和重复而且占比太大。心里有疑问,如果大树杜鹃这样的冷门植物被选录,为什么没提到漆树?产出生漆的漆树在艺术与技术史上的地位被完全忽略,也许是个缺憾。
还有,对于介绍传统花卉培植技艺中的“劈梅”一节,很难认同。人工截取老梅梅桩,在上面嫁接幼枝,以取得老梅新芳的观感,对这种人工制造的畸零之美不能接受。不觉得这类传统技艺会给世界园艺带去健康美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