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翅》是一本由席慕蓉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蝶翅》读后感(一):清凉的散文
夏日到,读久了火锅般热辣的文章后,我急需一份降火的甜品。《蝶翅》正似那薄荷冰欺凌,清凉之余还甜蜜入心。
入心的是那诗意的段落,“如果我们曾经怀着相同的理想并肩前行过一段岁月,到了最后,是不是会在彼此的记忆中植满百合?”
《蝶翅》读后感(二):你如何用平实的笔,写下这么深厚的感情。
从未好好读过席,蝶翅是第一次静下心来走近你。
犹记对你的印象,就是《一朵开花的树》。
而通通读来,你竟每一篇都是精品。那隐匿于并不繁多文字间的,是多么一颗善感善怀之心。是否所有平常的物件,都能从中品出时光的留痕与印记。
真是大家作品。其甚美丽!
《蝶翅》读后感(三):微薄的意义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意义何在,我恐怕就无法回答。
她说,“一个创作者为了几行诗句,或者一张被别人隐约记起来的画,他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换取。”
譬如向日葵之于梵高,睡莲之于莫奈。
譬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譬如徐志摩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悄悄去来。
那么,穷尽我这一生的光阴和心力去爱你,当年华逝去,留在你记忆里的,恐怕也只能是极微薄的一点印记吧?那么,种种的思念与哀伤,万般的爱恋与痴狂,还有什么意义?我为何还要执着地书写这爱的字句,明知道,它们终将被你遗忘?
盛筵必散,当你在沉沉暮霭中把我想起,会是怎样一些模糊的记忆?是初见你时我惶惶不安低垂着的眼帘?还是那无星无月的一晚,我留在你胸口的一颗泪滴?
好吧,若能如此,我愿用这一生的爱去换取,你回首时关于我的,极短极短的刹那。
所以不必再问有何,意义。
——夜读席慕容《蝶翅》(之一)
《蝶翅》读后感(四):比较席慕容和张晓风
席慕容和张晓风都是台湾著名的女性作家,俩人都是从飘流到台湾。
席慕容祖籍内蒙古,辗转上海、香港,最后到了台湾。而张晓风祖籍江苏,抗战爆发后辗转金华、重庆、南京、厦门,而后定居在了台湾。
不讨论他们的作品深度,他们身后的故事太重,几乎背着最为惨痛的历史。而就从他们散文的写作手法来看,私以为席慕容稍逊一些。
我在看完张晓风《一一风荷举》和席慕容《丰饶的森林》后,曾经在豆瓣上写过这样一句:“席慕容的诗写得好,但张晓风的文章最得我心”。
今天就想来说一下为什么席慕容的散文稍逊于张晓风。
席慕容在《蝶翅》的《夫妻》一文中这样写道:“心里好害怕,好后悔。多希望这些不过是一场噩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困在一张有着金属栏杆的床上,被排山倒海的剧痛所折磨着,怎么也不肯停止,怎样也无法脱身。她哭得很厉害,阵痛袭来时甚至喊叫了出来:’我不要!我不要啊!‘“
同样是写分娩,张晓风在《一一风荷举》中《白莲花》一文中道:”所有的安慰,所有怜惜的目光为什么都那么不切实际?谁会了解那种疼痛,那种曲扭了我的身体,击碎了我的灵魂的疼痛。我挣扎,徒然无益地哭泣,诗诗,生命是什么呢,是崩裂自伤痕的一种再生吗?.......黎明为什这样遥远,我的骨骼在山崩,我的血液在倒流,我的经络像被灼般地纠起。“
两篇散文,虽然都是写分娩,但是文风却截然不同。私以为,席慕容的文字更为直白浅显,张晓风的多了几丝美感和韵味。
或许,因为席慕容主攻是油画,在她笔下,散文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带上了一些油画的特点:讲究真实而精准,重形似,重再现。她的散文总让人有种她是”心里想到了什么就直接写在了纸上,像是可以直接说出口的话一样,总觉得显得平淡了些“,同时,她的文字可以稍微再那么精简一些。
张晓风的文字就带有了国画的意味:讲究美感,虚实结合,写意,言少而意深。她的散文,总是能用寥寥几笔勾出精髓,带有一种诗意,台湾批评界认为她的散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我觉得是描述得很到位的。
每人的经历、感悟都有所不同,如今觉得张晓风的散文稍胜一些,不知道几年以后,再看回来,会不会又有不同的感触呢?
《蝶翅》读后感(五):开花的树
“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每次看到开花的树便会想到席慕蓉的这首《一棵开花的树》,而每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心中也会浮现满树的花朵,或者还有一个在花树之下沉思的女孩。
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出生且生长在北方的人来说,一年中其实看到开花的树的时间并不多,起码在我的印象里是这样子的。北方也只有在春天的时候能看到许多开花的树,像是一树的玉兰花、杏花、梨花、李花、樱花,或者还有梧桐花、槐花,但是北方的春天很短,所以这些花树的花期也都很短,感觉阳历的四月份刚进了春天了,然后到了五六月份,这些花树就都和商量好了似的,花朵纷纷落下,留下的只是绿色或者绛红色的满树的叶子,一点儿也不见花的踪迹了。现在到了七月份,能看见开花的好像也只有紫薇花和合欢花了,不过紫薇树多是灌木或者小乔木,而合欢树也是零星的种植,有时候不仔细看,都不会发现这里原来还有一棵开花的合欢树。
为什么在选择景观树的时候不多选些开花的树呢?在我的印象里和生活的周围,就连梧桐树和槐树都很少大范围的看见了,济南的市树柳树也只有在公园里见得多些。
记起两年多前初去太原和在太原出差的日子,虽然初到太原的时间是半夜里,黑色的夜里只有昏黄的路灯的光,可是从车窗内往外看去,却依稀能辨认出道路两旁的树是槐树,于是我对太原的印象便与槐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事后才知道了槐树原来是太原的市树,或者叫做标志。仍记得有一天太原下过雨之后在槐树下站着等人,有满树的小小的槐花,还有落了一地的白色槐花,还有弥漫的雨后清新空气中淡淡的槐花香,然后那时有人在槐树下告诉我,槐树分国槐和洋槐,有一种开花,有一种不开花……
这是我印象中北方开花的树。而席慕蓉虽然是蒙古族出身,却是生活在南方的台湾,总觉得她所看见的开花的树都是南方的,所以也一直向往可以看看南方的开花的树。
工作期间出了好多次差,却没有去到过南方。直到上个月去出差,才匆匆与上海有了一面之缘。初到上海也是个晚上,只不过在以往的不知道的某个时间点之后都变成了我一个人单独出差而已。第二天也是雨过之后,在去公司的路上,都是满眼的绿色,更美丽的是真的有许多开花的树,除了合欢树能认出来,其他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尤其有一种花树在上海到处都有,长条的叶子,粉白相间的花朵。从公司再去青浦区办事的路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中,从公交车窗向外看去,上都有这种花树的身影,而我当时确实不知道这种花叫什么名字。
而知道这种花的名字的经历也很特别,一瞬间的事情,不是别人告诉我的,也不是上网查资料查的,而是在我要离开上海的那个早晨,又一次看到了路边的这种花,猛地特别注意到它的叶子的长条状的,很像竹子的叶子,于是脑子中一闪,想着这种花该是叫夹竹桃吧。其实之前只是听过夹竹桃这个名字却不知道它长的什么样子。到了出差回来之后,才在网上查了一下夹竹桃长的什么样子,然后真的是我在上海见到的那种花,而自己真的想对了那种花树的名字。有时候自己的第六感还是很强大的。
知道合欢花的名字也很偶然,其实在这种花的花名字与实物对应起来之前,就见过这种花树,原先大学校园里就有,家后边的山脚下有,附近路边也有,只是没太注意罢了。直到2012年年初的时候,《甄嬛传》刚开始热播,《甄嬛传》中的十七王爷很喜欢合欢花,在甄嬛册封为贵妃的时候,十七王爷送合欢花给甄嬛,还有宁贵人雨中捡合欢花的场景中都拍摄到了合欢花的样子,由此我才知道了那种满树长的红绒花就是合欢花。
不管是北方开花的树还是南方开花的树,就像席慕蓉所说的:就是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所以,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再次完整的重述一遍那首《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我遇见你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诺冰 2014年7月12日 下午
(读《蝶翅》之《白色山茶花》引发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