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独臂篮球少年走红:看到他,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14岁独臂篮球少年走红:看到他,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292/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431天

  01

  

  前几天,“14岁独臂少年打篮球”的视频燃爆了整个朋友圈,无数网友叹服:“我是跪着看完的”。

  运球、转身、投篮,流畅的动作,令人瞠目的速度……不仔细看,真的看不出他只有一只胳膊。

  明明只有一只手臂,却打出了让许多健全的人都自叹不如的一场比赛,这是练了多少遍,流了多少汗才能有的成绩?

  这个少年叫张家城,今年14岁,5岁时因意外致右手绞断,13岁时在学校的一个活动中接触到篮球,摸到了就不想放下,从此点燃了篮球梦想。

  他说一开始运一个球很困难,投篮之类的都不会,但是(练球)使人开心,再辛苦也想要坚持。

  于是,空旷的篮球场、狭窄的客,都成了他练球技的场地。

  客里斑驳的白墙,是他技术不娴熟时留下的球印。

  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日复一日的练,他终于练成了一只最无敌的左臂,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至极。

  连NBA球星库里都发微博寻找独臂篮球少年,他说:“这个孩子是谁?请帮我找到他!继续努力吧!别让任何人说你不行。”

  易建联也在六一儿童节那天转发了他的视频,并送出了祝福:

  上天夺走了他一只手臂,他却用残缺打爆所有阻碍,回敬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

  看到这个少年,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02

  

  从以上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任何行为和思维,只要不断地重复,它就会不断地加强。

  这里的行为和思维,是中性的,也就是好行为坏行为,好的思维惯坏的思维惯,都是如此。

  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就会持续加强。

  故事中的独臂少年,起初篮球打得并不熟练,但由于他坚持练,只要时间够长,次数够多,累积到最后,就练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球技。

  ②有时候坚持比聪明更重要

  在历史上,曾国藩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学完全靠勤奋。

  有一天,他在家里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重复读了多少遍,因为他的记忆力不太好,一直没背下来,于是他不停地朗读那篇文章。

  当时有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他读完书去睡觉后再捞点好处。可是等了很久,曾国藩就是不去睡觉,他还在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最后,贼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充满怒气地跳出来说:“你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贼把曾国藩读的那篇文章背诵了一遍,便扬长而去。

  与曾国藩相比,贼是聪明的,因为他听曾国藩读那篇文章,就能背诵那篇文章。然而他只能成为贼,成为投机取巧之人,而曾国藩却成了广受敬佩之人。

  正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③与其重复,不如重温

  “重复”这个概念,意味着“单调”、“枯燥”、“无聊”、“忍受”。

  爱因斯坦曾说过:“疯狂就是重复不停地做同一件事,却期待有不同的结果。”

  而从人性来看,每个人都有“喜新厌旧”的倾向。因此,要想利用累积效应,要想发挥“坚持”的力量,就要把“重复”升级为“重温”。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可以理解为,通过加热,将食物从生冷状态,转变为熟成状态。

  状态的转变过程中,是有化学变化的,也就是重温的效果。

  因此,重温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一次的再思考、再练,都意味着给此前新增一点小变化。

  这点小变化,可能很微小,但契合人性的“喜新厌旧”,更容易坚持。

  可能效果一时看不出来,就像给食物加热,只加热一度,量变只有一点点,还没产生质上的化学变化,也看不出来。

  但坚持不懈地练,变化就会越来越明显,直到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美国的保险推销大师比尔·戴维斯曾说:“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用心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未来可能出现的大事

  ↓免费试读《终身成长词典》前30个词条

标签:14岁 独臂 篮球 少年 走红 看到 还有 什么 理由 不努力 14岁独臂 14岁篮球 14岁少年 14岁走红 独臂篮球 独臂少年 独臂走红 独臂看到 篮球少年 篮球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