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是一本由Lee Kuan Yew / 李光耀著作,Str网友ts Times Press Pte Ltd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30.00,页数:4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读后感(二):一个九十岁老人对这世界的直率评价
李光耀的观点依然犀利,直指问题的关键。读来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让你看清历史的长期趋势。
由于已经逐渐远离一线政治,作为一个九十岁的老人,他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少一些外交性的委婉,而是更为直接,像是一个老人在对自己的毕生经验做回顾和记录,以留作后辈政治家参考。在分析很多的问题时,他常常以自身的经验,设身处地思考,如果他作为该国元首,该如何处理,这是很多学术著作不可能有的角度。
作为一个对中西方都有深入了解的政治家,他对、亚洲、中美关系的阐述,都是非常有见地,值得中西方重视。毫无意外地,他认为如果有民主的话,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p152),他也并不认为会走西方一人一票的选举道路,而是会选择走自己的道路。他认为的发展会受制于缺乏法治,以及机构中于机构这两个制度性的缺陷,并且也认为腐败会长期困扰。但什么是解决方案,则取决于自己的探索,他也坦言他也不知道。同样地,他认为新加坡如果走向两制,则新加坡将变得平庸。或许新一代的年轻人会对此不以为然,但值得深思。
作为一个小国的首脑,李光耀无时无刻不存在危机感。大国可以犯错,但象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如果政策失误,则可能造成灭顶之灾。李在书中阐述了新加坡为什么必须坚持使用英语,为什么必须,为什么不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以及新加坡如何面对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更像是在向后辈传输自己的经验。当然他也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下一辈会制定自己的政策。
受教育于英国,受益于全面和美国的繁荣(他没有讲的,是新加坡的特殊地理位置),一生经历了大英帝国的崩溃,冷战,和美国的全盛,李光耀深信资本主义和市场的作用。他对英国和欧洲的福利主义深表怀疑。他对的评价极为(尽管加了一些修饰),考虑到他早年的经历,倒也没有什么意外。
他认为北欧能够采用高福利却没有产生西欧的问题,是因为北欧的更具一致性,就象一个落一样,富人更愿意为其穷的同族支付更高的税收。这倒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观点。我对此表示怀疑,因为他将原因归因于特性,就跟什么也没有解释一样,尽管对很多和,其制度选择深深取决于其历史(我对李的这一观点深表赞同)。
《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读后感(七):其人,其国,其书
本书作者新加坡开国总统李光耀于2013年出版。此书以“”为章节,书写了李光耀对亚洲主要、中东以及欧、美的政治见解。这本书丝毫没有谈及诸如其他企业创立人、元首的自传中常见的鸡汤和坎坷经历,只有针砭时弊的点评和站在“新加坡”自己立场上的世界观。作者仿佛把着各个的脉,将其中病症徐徐道来。
李光耀其人
谈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谈谈李光耀这个人。去年夏天我在新加坡博物馆中, 无意看到了一段视频(LKY : 9 Aug 1965 Press conference),视频内容是关于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强制脱离马来西亚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光耀的采访谈话。在争取与马来西亚合并无望并且被一脚踢开之后,李光耀悲伤难忍,并在招待会上数度落泪。一个时代的强人在艰难时期的绝望和不屈,无法不让我震撼。
不像许多开始时候的雄伟言论和举国欢呼,1965年的新加坡基本上是个满目苍夷的城镇,连淡水都要从外地引入。而李光耀,就是在这种极端逆风下,开始了自己的超神之路。
军事上,弱国无外交,LEE便向以色列求助,在短时间内组装起自己的卫国军;
经济上,LEE疯狂招商引资,建立一个安全、公平、政策优惠大的社会,让外资企业敢于在新加坡投资(如今很多企业在APAC的headquarter都设在新加坡);
文化上,新加坡不像、日本的同质性,华人、马来西亚人、印度人共同组成了这个群体,LEE便建立一个准则:平等和宗教自由。这不是一句落于口头的空话,在新加坡的政治中,由这三个中的精英共同管理,就连一栋房屋里面也要按这三个的比例来分配房间,其中苦心可见一斑;
生活上,新加坡三面环海缺少淡水,便新技术淡化海水和再利用废水。
在我看来,新加坡的李光耀,其雄韬伟略在历史上也算一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李光耀每一样都完成得很出色,搁古代可以算得上是“圣贤”之辈。历史上开国者最终能够不留下污点的不算太多,李光耀可以算一个。
新加坡其国
当你分析的时候,各种问题往往错终复杂。毕竟历史悠久,领土太大, 的演化拉开来就是一匹纵深三千年的巨幕。但新加坡就不一样了,真正建立“新加坡”这个至今不到50年,国土面积甚至比香港还小。很多层面的问题,放在新加坡往往一目了然。对外,在经济上小国支点崛动大国利益,企求在大国博弈之中获利,在移民策略上谨慎选择,即吸引优才,又要保证本地文化政治不受冲击(对比香港);对内,奉行“精英教育”,对教育产业的投入仅次于军事投入,坚持以英语而不是中文,作为学校和的第一语言;实行“组屋”政策,在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让大分新加坡人有房可住。
新加坡的治理方式,深受李光耀影响,讲究“实用主义”。好的东西,统统拿来用。
《One Man View of the World》
这本书有一点让我很惊讶,李光耀的观点往往直击痛点,而且就按着痛处说,完全不像其他八面玲珑,多方帷幄的谨慎和圆滑。但对于读者来说,十分畅爽。
讲,LEE提到乌坎事件背后的对地方的管理方式,人的处事法则“关系”、特色的“户口”和城市化问题等等;谈新加坡,LEE谈到新旧两代人的思想隔阂、多执政的弊端、移民政策的缘由与担忧;谈日本,LEE提到日本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社会女权的发展、日本的高度同质化;谈欧盟,LEE阐明了为何欧元天生就是畸形儿,福利社会的弊病、未来欧盟的发展方向;谈中东,LEE用了一句话“A Spring without a Summer“阐明Arab Spring的枯萎前景,谈了中东社会对女性权利的极度漠视、能源耗尽后的中东发展方向。他如同一名医生,讲印度的种姓制度、讲南韩的核导问题、讲马来西亚的分权化、讲泰国的红黄之争、讲缅甸失败的经济、讲美国与在APAC的角力,把着脉将各个的陈年旧疾徐徐道来。
谈李光耀永远绕不开新加坡的发展史,谈新加坡也永远离不开李光耀的奋斗史,他的一生,和这个小岛国纠缠在一起,汗水和泪水都为这个而流。我相信五十年后,纵使行动不再大,社会已得翻天覆地,他的故事依旧会流传在这个小岛上,他的人格魅力依旧会受后世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