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人心》是一本由卓雄华 / 俞桂莲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4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股动人心》读后感(一):一本专门介绍华为三十年股权激励的书
拿到这本书,好激动啊,因为市面上很多书都是有只言片语提到华为的股权激励,但是都不系统,终于有一本书是专门阐述华了华为三十年股权激励的。看了目录,真是深得我心啊,这本书专门华为的激励模式内股,虚拟股票期权,虚拟受限股,TUP、ESOP1。还有各种机制:股权分配理论、股票发行机制、员工配股 机制、股票定价机制、资金解决机制、年度分红机制、股票退出机制、股票保留机制、公司治理机制、股权文化机制。看完了再来评论。
《股动人心》读后感(二):数据很细致,实用性很强。
一看书名以为是大路货,看进去以后才觉佩服,干货真是不要太多,特别是那些方案中的数据问题,实操性特别强。比方华为TUP方案有一点说员工因为拿到TUP之后就不敢休假了,甚至结婚的时候都是中午请假出去登记一下就回来接着上班了,那是因为她请一天假就要损失将近800元的损失,那这800元怎么计算来的呢,书中都有很详细的介绍。还有那个华为内股员工投资回报竟然可以高达70%,另外通过向公司借款的杠杆作用,竟然回报率可以高达300%,是因为股价定价极其的原因,内股定价只有1元1股所以回报率才那么高。也研究到如此细致,牛。
《股动人心》读后感(三):才明白华为90年代工资只有300元也可以留住高级人才的员工
20世纪90年代,华为的工资期其实不高的,创立之初是200多元,后才升到300元,而华为前裁张刚开始工资也只有300元,高管曹怡安作为稀缺工程师也只有350元。总的来说,华为工资并不高,华为是靠什么留住了招聘员工,留住员工、激励员工呢?正是因为员工持股制度所带来的丰厚分红,华为依靠期分红回报弥补薪资竞争力假如没有员工持股制度,那么招聘、留住,激励员工其人力成本必然大幅上涨,并且由于华为的股票分红其实本质上是一种股份支付行为,所以如果还原真实的人力成本,其利润必然大幅减少。那华为员工分红究竟有多高呢?某工程师待遇是30万工资加30万年终奖加30万股票分红。如果说改成30万工资加60万奖金,对员工来说,同样是90万的收入,但是对于华为来说,利润就少了30万,如果有10万个这样的工程师就少了300亿。华为通过员工持股,当员工享受股票分红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利润,同时降低了经营风险,因为大家要清楚一个点就是,分红是赚取利润之后才分的利润是浮动的,利润高员工分红就多,利润少员工分红就好,如果没有利润,员工也没分红。但是如果不是分红而是刚性工资,企业负担就非常重了,企业亏损的概率就非常高了。同时用分红代替刚性工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为了获得更高分红,就会拼命努力去经营公司,赚取更多利润,这华为员工最终可获得高额利润秘诀之所在了。
《股动人心》读后感(四):华为成功的基因:以普遍持股制度为核心、以奋斗者为本
华为成功的基因:以普遍持股制度为核心、以奋斗者为本华为人的长期艰苦奋斗创造了华为奇迹。然而,支撑华为人长期艰苦奋斗以实现梦想的机制是什么?很多人说是因为任正非分钱分得好。华为的股权激励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分钱机制,持股员工通过虚拟股票分红获得不少收益。
但股权激励制度绝不仅仅是一个分钱机制,它是一个共筑梦想、共享权力、共担责任、共享利益的机制,这正是其奋斗者动力之源。
同时,任正非在权力分配上也做了共享的安排,即集体领导机制与授权机制。员工投入大量的资金,自然形成了共担责任的结果。因此,以普遍持股制度为核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机制才是华为成功的基因:
员工持股制度扩大了华为的投资规模,提升了华为的利润;让员工与公司形成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华为的长期发展;改善了华为的管理,增强了华为的组织活力;是华为奋斗文化之根,集体领导机制之基。
正是这种机制保障了一代又一代华为人前赴后继,一点一点打下华为的江山。对于想学华为成功秘诀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来说,学华为,始于股权。
华为股权激励制度与其他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最大的区别在于,创造了股权分配的理论——知识资本化理论。
只有了解了知本主义与知识资本化理论,才能够理解任正非为何坚持将约99% 的股权分出去。
1、什么是知识资本化?
《华为基本法》规定价值创造的要素是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这里的“劳动”主要是指简单劳动,高级、复杂且有创造性的劳动被归入知识的范畴。“知识”和“企业家”的劳动都属于创新劳动(智力劳动)。
企业家就像船长一样,指挥方向,确定清晰的目标,让大家跟随。
而华为的资本,是靠员工源源不断地投入资本。
那么,华为如何让劳动、知识和企业家参与到价值分配中?他们采取了将其资本化的方式来实现价值分配。
智力资本(知识和企业家)是华为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华为通过知识资本化、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资本化方式,使智力资本真正成为华为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造性地把智力劳动转化为资本,也就是通过华为独特的内股权评定与安排方式量化智力资本的贡献,使相关人员得到合理回报。
知识资本化,即以资本为存在形式,把知识转化为公司的资本,并通过资本的不断增值,来实现知识的增值。
2、知识资本化对中小企业的借鉴意义:构建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知识资本化的做法对广大中小企业的借鉴意义非常大。
在现有的投资环境下,绝大多数的企业是很难通过股权融资来实现资金股和人力股分离。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老板的出资必然跟不上企业的发展。
但选择在知识资本化这条路,持股员工出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同时,在知识资本化下,员工不仅分享利润,也承担风险,责任感更强。
《股动人心》读后感(五):一本研究华为股权的专著
以一本书来写一个公司的股权激励案例,实属少见。我读了很多华为类的作品,还没有发现从股权的角度去解析华为的。这本书从股权角度去解读华为,也算是独辟蹊径吧。所以,
作者认为华为员工持股制度是华为的根本,很多人学华为之所以学了皮毛,学不到精髓,原因是缺乏任正非的分享精神,缺乏员工持股制度作为基础。我觉得挺有道理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这个观点,华为顾问和高管也都讲过,不算新鲜。关键是很多老板认为任正非只能仰望而不可学,很多老板都不愿意把股权分出去,既舍不得,又害怕。而看完这本书的感觉是任正非是可以学的,分了股权才有未来,如果任正非不分股权出去,华为早就在转型期就死亡了,更别提后面度过8次危机,不断走向成功与辉煌。
这本书并没有泛泛而读任正非的分享精神,而是把华为三十年经历的股权激励方案分四章完整地写出来了。最后还总结了华为的股权机制,尤其是退休保留股票的机制令人印象深刻。华为员工工作满8年,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员工可以退休保留股票。这个制度留住了核心高管,让员工关切未来,保障了员工的廉洁,约束了员工的竞业限制和保密义务,并且实现了让干不动的高管将位置让出来,实现干能上能下,一举多得,真的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制度。
再比如,华为的高额分红机制,也是十分巧妙,通过高额分红,激励了员工,同时又吸引更多的员工不断加入华为的持股员工队伍中,这样,华为的股东人数越来越多,达到了13万人之多,超过了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了。这正是华为员工众志成城的基础。而反观其他企业,就会发现很多老板舍不得分红,激励机制走入了死胡同。
书中介绍的华为股权的巧妙之处真的非常多,此外,书中还有大量翔实的数据来印证,这是一本实证型的实战著作。推荐各位老板与高管好好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