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与感悟:《1984》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所著的一反乌托邦小说,是描述一个高度极权的社会,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开始怀疑自己所处的社会,试图反抗并寻找真相,但最终失败。这小说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小说,而是一充满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的作品。

见闻与感悟:《1984》

在这个小说中,人们的思想与行动都被严格监管控制,书中的甚至会定期更改历史,控制对过去的记忆,使得人们难以分辨谎言和真相。这样的社会想必我们都不会喜欢,但有些行为和思想却很容易滑向这个方向。比如,我们可能会因为新闻报道太而开始质疑报道的真实性,或者因自己的政治信仰而对其他人产生偏见,这些都是导致一个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向着“1984”式极权社会滑落的原因。

另外,小说中的某些思想和行为似乎也与当今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对网络言论进行严格过滤、監控,类似于小说里的“思想警察”以及后期的“大清洗”等。小说中对员的训练内容,如“两腿盘交股”,“写满墙上的口号等”,看起来好象是封建意义下的“操纵”,但相较之下我们今日社会中也有相似的现象。比如某些大学校园或单位中要求学生或员工背书、诵经等,都属于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生产”,虽然手法不一样,但其本质往往是为了让人在一个固定的范畴内思考。

总体而言,《1984》这小说警示了我们对“思想自由”的重视,以及加强公民素质教育的迫切性。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负责,在面对不同的消息和事件时,都应该学会做出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而非被舆论大众、上级领导等所左右。这也是《1984》这书的另一种内含,警示我们对非人道的政治制度说“不”,保持自我意识,达到个体的自由与人类发展的目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