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崔健的线上演唱会有4600万人次观看,我在朋友圈写下一句话:没事,我不是来看朋友圈崔健刷屏的,我就是来看看有多少老家伙的,继续。破天荒地没几条人点赞,全都在评论里笑着骂我,或者宣称自己还是个孩子。
不承认没关系,但是大家确实是老了呀。老了也没什么不好,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变得更加坚硬。不相信的话,打开你的iPhone手机,试着去把Apple Music里乔布斯因为自己喜欢而默认添加的专辑删除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删得掉?
而且,我还有个问题在等着你:你说,Beyond乐队算不算是摇滚?
二十年前,这个问题只要在BBS上提出,瞬时就会像是一滴水落入了热油锅---哦,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换个比喻,否则显老---一颗曼妥思落入了可乐瓶,网友们会立即炸了,相互教育“你到底懂不懂什么是摇滚”。现在呢?现在你争不动了嘛,现在你不关心了嘛,现在你在午夜时分偶尔听见一句《长城》或者是《情人》会偷偷抹眼泪嘛,昨晚你听完崔健演唱会憋了半天就写出一行字:
管他唱什么,唱成什么样,我都不忍心去骂。
对啊,是不是摇滚你已经不在意了,唱得好不好你也不在乎了,你在乎的是一颗时代的眼泪顺着手机屏幕滑落。你的青春,你的小鸟,你在云上的日子,你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你要人们都看到你但不知道你是谁。
但是你也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在了。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你已经不再相信,你更愿意反复那句年月把拥有变作失去。没人拦着你,也没人管你的衣裳,但你早就不再跑到雪地上撒野,因为现在你才是真的没有感觉。当初你跟着嘶吼Hey! Teacher, leave the kids alone 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今天你用搬砖来自嘲?对啊,那些燃烧的,天真的,纯净的,坚硬的,反叛的,骨髓里的瘙痒都已经消失。按照我们昆明话来说,就是:走的走的就整打失掉了。打是真打过,失去也是真失去。打失这个词要比丢失好,没有为之奋战过怎么能说是失去呢?
昨晚我没听崔健演唱会,之前也没有听后街男孩演唱会,更早没有听罗大佑李宗盛谭咏麟张学友林忆莲李克勤他们。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特别,只是无法想象唱一晚上老歌,新歌一句跟不上。这样对台上的人不大公平,没有人要去看他,而是跑来看自己的青春。我一直都很好奇,站在台上的人无论看台下的荧光棒也好,还是看线上的虚拟鲜花也好,他是否也是在看自己曾经的青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台上台下虽然那么热闹,竟然没有一个人身心合一保持在场,仿佛老歌扭曲了时空,所有人的肉身坐在这里,精神却投射到记忆之河的上游去了。
听摇滚演唱会要在场嘛,这是摇滚定律来的。
忍不住要怀旧的时候,我就会有些讨厌自己。就觉得又挨了一锤,之前不是说好了永远都锤不了我吗?更何况这种怀旧未必真诚,全都是拣选,把愤怒留在时光里,捡起温柔回来;把反叛的刺全都去掉,只保留深情的花。流年似水,淘出来那些闪闪发光的小玩意儿未必都是金子。而我厌倦了怀旧,正如我厌倦了生命中无穷尽的风景与别离。
一千零四十几年前,有个词人曾经写过:独自莫凭栏。这句很突兀,像是猛地从词作里跳出来当头棒喝。而剩下的那些句子,你我他全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