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读后感精选

结读后感精选

  《结》是一本由扣子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结》读后感(一):和武汉热干面一样,够味道

  《结》。 拿到书本来准备先翻一翻,结果开头太吸引人了,就忍不住一口气儿看下去了。

  故事一开头,我们的女主正在拍婚纱照,结果邻居在小区群里发来信息,她的母亲被人“在床”,邻居还拍了视频,情况简直万分恶心和危机。女主立刻扔下了拍了一半的婚纱照,戴着忘记摘掉的小皇冠,就跑到了现场。结果因为酒醉而躺在母亲床上的是她的生父,跑来义愤填膺行使正义的是她的,女主立刻非常刚地打开了扩音器,把吵架的情况现场直播,满足那些探头探脑好奇的邻居……

  我简直太喜欢这个女主了,当年读池莉《太阳出世》的感觉瞬间回来,这本书,就是地方色彩浓郁的“风味小吃”,和武汉的热干面一样,够味道,有嚼头。

  《结》读后感(二):时光总是不够长,明月永远都是明月

  结,在我的印象中,这一个看似简单的结,蜿蜒曲折,将几根红线平整地“纠缠”在一起。文中的几个家庭,相互缠绕,绕不开一些的道理,曾经我们以为不能理解的事情,是否在经历了相似的经历,能够裂解曾处在时间漩涡中的Ta,是否我们能够做出相似的选择,或者完全不同的选择去过不同的人生。

  柳漾在婚礼的前夕,得知早年出轨并且和母亲离婚的父亲,竟然要再度离婚重新和母亲在一起。对于母亲统一的行为,柳漾一度认为母亲只是心有不甘,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证明第三者的错误。柳漾一直在努力阻止着两人的复合,因为她是中不理解母亲为何会原谅父亲,即便在当她得知父亲身患绝症时,她依旧不理解。为什么父亲可以在自己还小的时候,丢下母亲和自己,和另一个女人组成家庭,却在身患绝症之后还回来让母亲照顾他的余生。

  可是当柳漾知道自己的丈夫赵向南拥有出轨的迹象,同时又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她犹豫了。即使柳漾在医护急救的过程中,见证了太多在婚姻中受伤的女子,即使她们承受着各种伤痛,但她们都在寻找着各种理由不从这段婚姻中脱离开来,她们有些人仍旧希冀着改变中会到来,她们有些人已经没有力量摆脱。当柳漾自己面对这一刻,她突然好像会理解,她好像愿意暂时为了这个生命原谅那个没有真正出轨的男人。

  “建立一段认真的关系,自然是怀着温情付出爱的,也自然是想要恒长永久的,但“想”是一件多么徒劳的事,不想老,不想死,都做不到,连不想让自己伤心,也不是自己能做的。”柳漾最后坚定的选择了离开,虽然也有失去孩子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她终于看透了这段婚姻,她可以拥有更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不是困于这个男人。也许感情是流动的,情浓时是真的,情淡也是真的。

  柳漾没有做出和母亲相似的选择,她做出了属于她自己的选择,这也许就是成长吧。人生就是这样吧,你可以一度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但是心向明月始终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而明月照向哪里也是他的选择,明月背后所掩藏的黑暗都不被你所知。各人的选择都由各人承担对错,无论选对选错,都只能咬牙认了。

  《结》读后感(三):剪不断理还乱的结

  “时光总是不够长,很多来不及做的事,就真的来不及。”

  原以为很长很长得时光,其实不知道哪一天,就会戛然而止,进入2022年总觉得突然和意外接踵而至,3月发生的社会性事件,让周围很多的人开始思考人生,活在当下,就要好好的活着,想做的事情不要等。

  这个月读了一本小说:扣子的《结》。我许久没有那么强的冲动去快速阅读了,是情节推动着自己去阅读,这不像一本小说,更像是发生在普通人身边的真实故事,展现了最真实的当代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事业发展和亲情来给每个人的困扰。

  故事的开端是正在拍婚纱照的柳漾收到邻居发来的视频:她妈妈被人堵上了门,被打了。我读了好一遍才理清人物关系,感慨生活真是一地鸡毛。而这样的开端,将几家人的关系交代清楚,主人公柳漾是单亲家庭,因为快结婚了,父亲和前妻也就是柳漾的妈妈陈玉兰在家中商量女儿结婚事宜,现任妻子冯娟找人门来,认为是旧情复燃,于是打了起来。冯娟的儿子秦飞也赶到现场把妈妈劝回了家。这种事可能不常见,但是这种重组家庭并不少见,父母和子女各有各的烦恼,交织在一起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两家分别的子女可能会认为永不相见才好。

  扣子笔下柳漾父母这一代人,也难得的展现了真实的那一代人样子,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稳定体面的工作,也不是所有父母都在小说主角出现的时候已经退休,陈玉兰、柳志华、冯鹃就是最普通百姓的模样,柳志华是空调安装维修工人,五十岁了还工作在一线,夏天最忙的时候半夜才下班,我清晰的记得很多年前我家的第一台空调安装的时候,工人也是半夜来的,拿着微弱灯光的手电筒在外面平台上干活,后来我把家里的强光手电送给他,让他高空作业一定注意安全,最普通的模样,最普通的工作,撑起的是一个家庭,当柳志华提出离婚的时候,现任妻子冯娟并不愿意,更多的原因还是冯娟自己没有工作,靠摆小吃摊为生,除了大儿子秦飞,还有未成年的小儿子柳俊杰需要抚养。生活就是那么的残酷,柳志华突然查出癌症,在陈玉兰的陪伴下离世。生而为人,始终逃不过生死。

  主人公柳漾,医院急诊科的护士,跟随她能看尽世间百态,在急诊室各种不同的事情接接踵而至,柳漾的乐观态度、遇事不慌的心态,让人很是喜欢。她新婚之后,和婆婆张玢摩擦不断,但是她从未退让,老公赵东南也一直站在她这边。家中的变故、与的关系、朋友的烦恼,她都一一自己解决,入股冯娟的事业开起了火锅店。果断的和赵东南离婚,逃离这段不愉快的婚姻。哪怕在遭遇职业暴露的时候,也是积极面对,柳漾就是个普通人,她在普通人中活成了最好的样子。独立、果断、哪怕生活是一团乱麻,也有解开的时候。人要向前看。

  《结》这本书,看的是小人物的百态,品的是人生态度。“三分编织七分整理”是结的精髓之处,也同样是生活的大智慧。哪怕生活是一团乱麻,人们也会努力把它打成吉祥的结,团结的结。

  故事发生在武汉,我不知道那长江两岸,月光和星光落在江面上,一漾一漾的样子有多美,但这发生在长江两岸的故事,却把我的思绪带到了武汉这座城市。希望有时间的时候,我能去趟武汉,看一看着养育了两岸百姓的长江,走一走横跨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

  《结》读后感(四):与犯错的父母应该和解吗?在孩子已经成人之后

  父亲年轻时对孩子对家庭不负责犯了错,等孩子长大了父亲病了在医院,孩子应不应该对父亲负责?孩子应不应该原谅父亲当年犯的错?

  孩子年龄大了,迟迟不要小孩,父母心急如焚,想方设法催孩子,父母有错吗?孩子应该“听话”吗?孩子应该与不尊重自己意愿的父母和解吗?

  昨天在球场看见一对父子踢足球,原本其乐融融,过了一会儿小孩子忽然大哭起来,边哭边喊要“我不跟你玩了,我要回家,你欺负我。”四五岁的小孩子,满脸都是泪水。他爸爸也没哄他,一个人继续把球往天上踢,仿佛当他不存在。又过了几分钟,小孩子离他爸爸远一点说要一个人回家,“我可以先回家吗?”他爸爸过来说,“走吧,我们继续玩。”连拉带拽的把小孩带回去继续踢球,不过一会儿小朋友开心的笑声又传过来。

  一个大人欺负小孩子,小孩子该不该原谅他?那如果这个大人是他的父母,他又是不是该原谅他?

  《结》里,没有一对完美的父母,甚至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在书里犯错(似乎只有向雨恬的父母在保护女儿的利益)。放宽容的角度去看,人无完人,每一个做父母的人仅仅只是凡人,甚至在成为父母之前也没有过“父母学”培训和考试,“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做的不好的地方请你原谅。”

  所以犯错的父母可以被原谅吗?应该被原谅吗?

  球场上被爸爸“欺负”的小孩子,可以在十分钟后原谅他的爸爸,重新对他露出笑容,那么已经成年后的子女应该去原谅对他们犯下错误的父母,重归于好吗?

  “百善孝为先。”一个善良的人应该是孝顺父母的。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甚至可以说不顺父母的心意的人不配为人。

  人在披上“父母”这层名号之前首先是人,再是某人的父母。

  当一个成人面对一个身高体重不到他的二分之一的小孩子时,他是拥有绝对的支配权的强者,而这仅仅是生理层面的,在心理成熟和情绪控制上大分成人也是优于孩子的。强者对待弱者时,强者选择爱护或是伤害,弱者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力,弱者只能被动的接受。

  那么这样一个绝对强者的人,伤害了弱小的孩子,孩子应该原谅他吗?孩子长大变成了成年人还应该原谅童年时遭受的伤害吗?

  柳漾应该原谅自己出轨的父亲吗?秦飞应该为自己出狱的父亲负责吗?沈维应该原谅自己逼婚的父母吗?像张玢这样的母亲应该被中原谅吗?

  “应该”或是“不应该”原谅,是道德下的选择还是个人自由意愿下的选择?

  每个人都是有想法有喜怒哀乐的自由意愿的个体,被人爱护会感到快乐,被人伤害会感到伤心。但有分父母从孩子出生就把他作为了自己生命的重要一分,甚至认为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延续,即是孩子的人生也是要遵循父母“意志”的人生,孩子听父母的话仿佛是天经地义。可是孩子从一出生便已经是独立于父母身体和思想之外的个体了,像植物的果实落地长出了新的植株,是全新的生命,而不是父母枝干的一分。

  有人不配为父母,对家庭和孩子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因此根本不存在孩子“孝顺”父母一说,因为这些人都不算是“父母”,又何来的孝顺。

  有人仗着父母的“身份”,认为自己的一切想法都是为了孩子好,理所当然地说出伤害孩子的话,比如“女人年纪大了不生孩子/不嫁人像什么样子?”他们混淆了自己的人生与孩子的人生,还不尊重也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或许也应该体谅一分“真心”为孩子着想而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父母,毕竟在大父母的世界里,生下孩子后,人会本能去为孩子考虑,生活的重心都会向孩子倾斜。在父母的角度来看,我大半生都在为了孩子的未来和前程考虑,我为你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累,我才将你抚养长大,你怎么能不听我的话?

  一些孩子也因为“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自己的不孝顺的自由意志”而感到内心的矛盾,不敢回家和父母相处,不敢跟父母打电话,怕惹父母生气,焦虑失眠,内心痛苦。

  亲子关系的存在,不等于抹去了父女的界限,我们有血缘关系,但不等于我们合为一体,既然是独立的个体,便可以有不同于对方的思想意志存在,求同存异,我们有相同的血缘,但我们有不同的想法,双方是需要互相尊重的,“母慈子爱”是互相尊重爱护的结果,而不是说在道德上父母永远占有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没有“应不应该原谅”,只有“想不想原谅”。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没有“理所应该”的去要求对方的权力,只有履行了自己在这段亲子关系中应尽的义务,担负起了自己的在关系中的责任,才能在关系中有“话语权”。

  或许我也要理一理我在亲子关系里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不仅仅是我以为的那些。

  《结》读后感(五):一个随遇而安的懒汉难免给人好相处的错觉

  “手起刀落,从此山水不相逢的人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做不到那么洒脱决断,就跟做面食似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含含糊糊拧拧巴巴地过日子。”

  《结》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

  从老一辈的出轨,到小一辈感情的背叛,说不上大奸大恶,但到处是疙疙瘩瘩。

  世上没什么一成不变,感情更是像水一样流动,汹涌是它,平静也是它。当年的喜欢,是真的喜欢,如今的背叛,也是认真的背叛。

  女主柳漾的母亲陈玉兰和父亲柳志华是自由恋爱的,婚前有他们的花前月下,婚后也是和和睦睦的,哪里都好,但是柳志华还是出轨了,出轨了一位泼辣的女子冯鹃。

  冯鹃的泼辣是被逼出来的,从小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为了逃离原生家庭,早早结了婚,婚后短暂的美好生活被丈夫秦刚的赌瘾打破了。冯鹃想过离婚,但是秦刚以命相威胁,最后她还是出轨了,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柳漾的好友沈维有个理论:“一个家里总会有个不懂事的,维持生态平衡。”

  女主柳漾要结婚了,事业顺利,感情顺遂,看起来一切都好,但是她突然知道了母亲陈玉兰因为和前夫商量她婚礼的事情,冒出了想和出轨的前夫柳志华复合的念头。他的现任妻子冯鹃绝不同意和柳志华离婚,两个女人时隔数年又纠缠起来了。

  赵东南是柳漾的丈夫,性格、模样、学历、工作、家世样样都好,但是有个挑剔的婆婆,看不上柳漾的工作与娘家,主要是嫌贫爱富。结了婚之后,跟公公婆婆住着,柳漾不时会跟婆婆吵起来,赵东南向来维护柳漾,但也在工作中渐渐有了别的心思。赵东南喜欢上了一个更加年轻漂亮富有的女孩。

  书中写,男人为什么打女人,理由万万千,说穿了就一点:他打得过。

  一个人为什么会出轨,理由千千万,说穿了就一点:不爱了。

  所有的挽回都不过是在权衡利弊,道歉就是在自欺欺人。

  但陈玉兰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复婚,哪怕算一种自欺欺人也好,至少让自己好受了,至少她这一辈子,没有不如人。人,可能就是要顺着气活着。

  冯鹃同意离婚,只是因为一个将死的丈夫,不如换来金钱实实在在。因为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失业的地摊摊主,早过了做梦的年纪,她只想着把日子撑下去。

  柳漾心里也明白,感情是不受道德约束的,在社会众人和她眼里,那个女孩是可耻的第三者,但在赵东南心里,女孩却是为爱勇敢,为他痛苦,陷入良心挣扎的善良姑娘。

  书中问:心有怨恨,做不到再不翻旧账,但离婚,至于吗?或者换句话说,舍得吗?

  就在想,这种黏黏糊糊、当断不断的做法,难道是因为结婚证吗?真的有人会因为一张纸而选择忍下去吗?难道不是性格吗?

  缘尽则散,不好吗?

  书中的沈维大概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型女性,活得肆意又重情,敢爱敢恨。不会被老一辈的观念束缚掉自己,但也没有因为所谓自由而真的从此远走高飞。

  柳漾的公公赵捷成也是个妙人儿。

  本文的题目“一个随遇而安的懒汉难免给人好相处的错觉”就是书中形容他的。

  儿子问赵捷成为什么会跟母亲这样处处小心眼儿的女人结婚,他道,因为他妈能接受他的懒。他懒得干活,也不爱絮叨,这是在结婚前就讲好的,她能接受他的懒,他也能接受她所有的小毛病。

  日子,不就这样凑合着过吗。

  看过一个帖子,印象挺深,问的大概内容是,和不喜欢的人谈恋爱是什么感觉?回答赞最多的是“我的人生很短,不能浪费在不喜欢的事物和人身上”。

  也许,这句回答或许只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但不妨一试。

  可我大概就是个懒人。

标签: 读后感 精选 结读后感 结精选 读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