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一本由费正清著作,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4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的》精选点评:
●国人有着一股深藏不露的优越感,以至于在科技现代化上处于落后地位时,会感到格外的耻辱
●对于现代类似王朝之处的归纳十分有启发
●我觉得很通顺。非常流畅,一以贯之的史观既包容又有启发性,颇有举重若轻之感。不过,洞很大,略细节看上去的流畅不难,全球通史也是这样,主要就是史观的启发。这种书,其实个人认为。应该读完专门史以后读。
●不如预期
●通俗读物 稍显简单
●写毕业论文时看的
●视角独特但客观,娓娓道来的历史,不愧为史学大家
●略微薄了些。这个话题,写三卷,150万字不算多。
●“尽管有了令人瞩目的现代化成就,但仍然面对着社会的问题,换言之,就是怎么样使农民更充分地进入到活动中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未从传统观念中跳出来的的人却要同时应对现代西方观念,这一观念争夺之战贯穿了费正清所说的1800年到1985年。
《的》读后感(一):应该看看
如果您想了解剑桥对史的研究,那么费正清先生无疑是最权威的第一人了。他在的生活经历,在的任职和工作经历,以及他在史学的造诣,都给他完成《剑桥史》积累了雄厚的基础。
他的《美国与》在中美两国的影响也体现在1972年与美国建交时期,这本书是摆在两国的书桌上的重要文献。《的》与《美国与》的不同,是详尽的介绍了费氏对现代史的诸多个人观点。
同时,费正清先生夫妇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友谊也是一段民国佳话。
《的》读后感(二):有疑问求解
1.学历史可以让我们抛开那些错误的和片面的观念而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我感觉看历史,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出自己的见解让自己有不同的想法,关键不是听谁的,而是从各种视角都看看,就有更全面的认识了。
2.作者提出了比教科书更有信服力的观点和史实,并且书中的观点有些还是很精辟,而且更多的是从内自身发现原因,是从一个外人的眼光来看的,但不好说对或是错。但是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对我们还是有价值的。
3.书中讲:“不管是谁要试图了解而对的历史没有相当充分的认识,那就犯了在群山之间盲目飞行的错误。”这还是很中规中矩的一句话,并且我感觉对现在很多人来说这句话还是很有必要的;还有就是对于翻译,就书名而言(校长自己也提到过这个问题),“”个人感觉不恰当,对于“”二字是否合适就不发表评论了?
4.最后有一点疑问:电子书P65(原书P50)作者对于人的行为的理解,以及个人对私人关系的认识。让我对这个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只是现在想知道作者的认识与讲述是否又是偏颇,并且我们现在社会个人对私人关系的认识又是什么样的,对朋友的定义又是什么?
求解答~
《的》读后感(四):行路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高中历史课,只是简单地知道了英法意俄美德葡西等西方列强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对我国的鲸吞蚕食,了解了一代代仁人志士的艰苦求索,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实验,最后带领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没有就没有新。然而太少了
读完全书,也开始觉得我国的特色并非仅仅为了宣传,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有着深厚的历史惯性和社会基础。然而,反思、变革和努力也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