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还在,请放心。疫情只是暂时的,上海虽然比较严重,何时恢复商业常态,人员流动起来,物流畅通起来,才能解决问题,都在等。
轻资产模式的生意在当下不确定的形势下,相对是安全的,这个模式的生意就算什么都不做,损失是有限的,只要可承受,等到市场恢复,需求恢复,立即可以恢复生意。
所谓无本生意大概如此,就是不要投入过多的固定资产,过多的固定成本,所有的成本都在有收入的时候发生。
我相信在这个大环境下依然还有赚钱的生意,危机是相生的,细心的人会找到新机会,有些生意我们不知道,却实实在在的闷声发财。
情绪不好很正常,但是放任坏情绪一定会被反噬,所以如果想改变,想活着,就应该适当控制情绪的发泄,冷静思考,多看,机会哪怕少,但一定还有。
当大分人在抒发情绪的时候,少分人一定在发现机会,如同当股票下跌时大分人恐惧,但少分人看到的却是机会一样。
前几天在看上海适合开茶饮店的铺位,看了几个地方,此刻的人气极度惨淡,但一位行业大佬却说这时候是低价拿好铺位最好的时候,所以再等等,好铺位一定会出现,道理你应该都懂的。
不要让坏情绪反噬自己,不要纵容情绪的蔓延,自控力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就在几小时前,上海人的朋友圈分为了浦东和浦西两个群体。
过去的一周大分公司同事都被封闭在小区里,严重的被封闭在自己的房子里,我们又重温了2020年春天的那种感觉。
这一次更严重些,但是大分同事还是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比较淡定。
虽然附近超市菜场货品清空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但总体并不是很担心。
相对于短暂几天的轮流封闭,我个人更担心的是之后怎么办?
现在需要有一套面对再出现病例和非症状感染者病例时的应对方案了,而且是尽量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奏。
晚上和公司所有同事做了一个电话会议,每个人身处上海不同地方,有的被隔离,有的相对自由,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去不了公司。
个把月问题不大, 但是如果,我说如果之后清零了,再出现,我们怎么办?
这次生活上总体没有大的影响,对工作和公司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很多困扰,比如快递不畅,发票无法及时快递给客户,就会造成项目收款延迟,合同无法正常签署,如果有项目需要执行,只能在没有完全签署合同情况下开始执行,多少冒着风险,又如到了发薪日,如果不能进公司,可能会造成发薪的延迟,当然这些都是可以短时间内克服,或者可以容忍的。
最大的不确定就是大量的企业、品牌延宕正常的市场营销计划和企业传播计划,所谓开源节流中的开源就无从谈起,单纯靠节流短期或许可以,时间长了必然会对很多企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轻资产公司总好过线下实体产业,这一波影响深重,这一年的利润归零也是有可能的。
昨晚开车路过家附近的最大的菜市场,已经晚上九点多了,居然有人在一车车贩运蔬菜的卡车旁边直接买菜,我可能属于比较佛系的,总觉得家里的余量就算最后只剩方便面,撑个一个月也没啥问题,至少还没到半夜去抢菜的程度。
半个月不吃蔬菜问题不大, 半月没有主食影响比较大,现在囤点米面更现实点。
我住在浦西,还有4天时间让我有时间去采购点生活物资,所以相对从容,这跟生意的不确定性相比,我还是更担心生意。
总体扛得住。
加油,浦东。
四月一日后,加油,浦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