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大办公室,六个人,劳资、会计、出纳、信息、计划、保管。可以说,一个单位的综合管理都在这个办公室里,所以也叫综合管理科。综合管理科的业务基本上是一人一摊,互不牵扯,大家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谁也不知道谁在忙什么,谁也不帮谁忙什么,互相遵守独立办公,互不侵犯,互不干涉的原则。公司有公司文化,作为大企业,公司文化比较高大上,也比较表面,仿佛融不进我们办公室的高墙,谁让大家都是管钱或管物的敏感岗位呢。
后来,我们办公室产生了一种只适合我们六个人的办公室文化。这个办公室文化没有文案,也不用大家学,也不会被抽查,大家却非常地认同,并运用得到实际工作中,原本一人一摊不相往来的办公室气氛由于有了这个文化,把大家的工作协作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不要说传统的AB角,我们可以把工作搞成ABCDEF角。
我们办公室文化的精髓就是:今天该给我来一卦了。
事情起始于我读《易经》,女儿在学校提倡读国学看经典,为了装门面我就买了这本书。这本书我读了第一遍,就像看传奇小说,一口气从头翻到尾,什么也没看懂,除了不认识的字,就是读不懂的句子。后来这本书被我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了。
女儿学一直比较费劲,中考前,我就非常纠结,生怕孩子考不上,成了失学儿童。既然《易经》可以算卦,我就再读读看吧,先从如何算卦开始。我最喜欢用其中介绍的钱币法则。准备三个硬币,心诚意笃地放在胸前摇摇,撒下去,然后在纸上画一道,如此五遍,虚虚实实五道线,然后乘乘除除,画出了最后一道线,按照 所画的图,对号入座,寻找卦象,看卦语,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
心惊胆战地,我画出来是下坤上兑,给女儿卜一个“萃”卦,通泰,这是吉利的征兆。我把心放肚子里,考完试就打发她去北京旅游一圈,着重去北大未名湖清华的清华园溜达溜达,沾沾文化气气,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准备。
不要问我这个卦卜得准不准,用脚指头都能看出来,准了。女儿打了个擦边球,以倒数第五名的成绩被录进本地最好的高中。从此这边本书就放在了我办公上桌上了。
我的对桌是个废旧物资管理人,每次找领导签字都是很伤脑的事情。有一份处理清单的签字找了好几次领导都没签成功,一会是领导不在,一会是表不够详细,一会是物资鉴定不规范。对桌就想不通了,不就是攒了一堆破烂要卖吗?怎么就搞得像是卖商业机密似的,看着看着破烂就没处堆了,对桌很心烦,看了一眼我放在桌角的《易经》,调侃说:“你给我算一卦吧,看我今天能签上字不?”
这个不难,很快就给他卜出一个“比”卦。
他问“怎么解?”
“不宁方来,后夫凶。你今天早早地去找领导签就行了,现在就骑上电瓶车去吧。”
半个小时后,对桌哼着小曲回来,说:“签三天都没签上的字终于签上了,亏得去得早,否则就签不上了,财务的万长说他正准备去总开会呢。”
办公室里其他的四人都看着我俩,非常的震惊,劳资员来到我旁边,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仿佛不认识我一般,然后歪着头说“半仙呀!那你也给我来一卦”。
我连忙摆摆手:“工作,工作,小心被领导逮起来,罚你200元的绩效奖。”
一语成谶,办公司的门推开了,主管进来对劳资员说“你这个月的考勤怎么统计的?明明梁璐休了假你却画全勤,工资表报上去就被王总发现了,考核我们单位,罚了200,你个事情你自己负责,从你的绩效工资里出。”
大家面面相觑,都想让我给算一卦。实在被大家缠得不行,我只好说:“这个我也是学术不精,每天只卜一次,大家轮着来哈,就当是一个乐子。”
从此,每天一到办公室,茶杯泡好茶,我一坐下就会有一个室友趴到我桌上:“来,今天该我,算算我今天是……?”
有问今天是先到现场还是先把报表做好,有问今天能买基金不,有问今天晚上能约会不,有问今天能问老婆要钱不,有问今天孩子肚子疼能上学不等等,各种的问题,不管什么问题,给他三个钢镚,扔吧,记录是背还是面,然后翻书,出卦,解卦。
我不知道准的有多少,不准的又有多少,反正大家玩得很开心,但我知道每天办公室里的气氛都变得格外的融洽,这真是一本好书。整个连起来读,这就是一本心理学书籍,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的,万事万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什么事情都比较好解。读过之后,你会明白原来心理学不是从西方传进来的,我们的祖先对心理学就已经有很深的造诣了。
这本书也可以断章精读,一小节一小节地读,可以助睡眠,可以散心结。高兴的时候读一读,可以静心,失意的会后读一读,可以安慰自己的心灵,不论是什么卦象都能有解,不论是什么难题都能有解方向。
《易经》,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六经之首,三玄之冠,内涵天文地理,乐律韵学,人文哲学,行事为人之道等等,无论装门面,收藏还是入门,都值得拥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