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睡眠日的故事

  去年7月23日,我睡足9小时,为此专门写了一篇《睡了九个钟头》。更早的一次是在去年4月5日,我睡足8小时,也写了一篇《睡眠问题》。现在是2022年3月21日,这10个月时间里我睡到8小时以上的情形依然只手可数。

  我知道只要自己那么写,就有人会在留言区里教育我:科学家说了,没有谁规定成人必须睡满8小时,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各不相同。那么,请允许我第1001次回答:对不起,我刚好就是那个需要8小时睡眠的人,睡足睡够我起来才会精力充沛,心如止水。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你就说巧不巧吧?

  10个月以来我没有放弃,虽然很多人都劝我“看淡一些”,“要学会放下”,“师兄你着相了”,但是我依然试图调试生活方式,调节身心状态,以此改善睡眠质量。在最低限度上,努力睡满7小时,起床之后无论自己感觉如何,接着去做每天应该做的事情。至于说追求8小时睡眠是不是一种认知错误,我一点都不关心。

  理论总是层出不穷的,我小时候科普说8小时睡眠是必须。后来又说人分两种,百灵鸟早睡早起睡得少,猫头鹰晚睡晚起睡得长。现在最流行的理论是睡眠周期论,一个周期90分钟,重点不在于睡多长,而是睡够几个周期。错过一个周期没入睡,那么要再等90分钟……我相信再过10年20年,会有更多理论出现,但是对于解决自身的睡眠问题依然没有帮助。理论能帮助睡眠,看书就能求爱成功,世间没有这样的事。

  10个月以来我所做的诸多个人尝试大多都没什么用,或者有用但并不持久。不过同时也有一些小收获,在这里总结和分享一下:

  ---看朝阳对入睡有用。由于低碳饮食和锻炼,我每天都起得很早,到点就会被激素顶醒,无法二次入睡,所以我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日出。随着冬季结束,我干脆早起时连灯都不开,完整地感受日出时光线变化的全程。人基本上还是一种光控生物,每天早起看朝阳,意味着每天晚上11-12点就会自然困倦,甚至能达到小时候睁不开眼睛的程度。这时候如果睡觉,那么很快就能睡着。

  ---酒精、锻炼、电子阅读对入睡无用。酒精对第一夜入睡有用,锻炼对第一周入睡有用,随后身体就会适应。酒精还要更糟糕一些,它提供的睡眠更像是昏沉甚至是昏迷,第二天起来会倍加疲惫,而且入睡困难。这次也纠正了我的一个看法:睡前刷十几万字垃圾网络小说,有助于精神放松,手机掉落人就入睡。不是这样的,再垃圾的小说还是会让大脑高速运转,手机屏幕的光亮还是会让人保持兴奋,

  ---按摩对睡眠有用。可能是因为我每天写字和锻炼,导致全身肌肉紧绷,所以全身按摩的效果很好。肌肉松弛下来,人的精神也就松弛下来。无论是一周按摩一次,三天按摩一次,还是隔天按摩一次,效果都稳定可靠。在按摩椅上可以蹭一个小时睡眠,回家当晚也会睡得更沉一些。所以,单纯锻炼对睡眠没用,但是锻炼到浑身似铁,再找按摩师揉散却是很有用,缺点是贵,没法天天进行,而且容易成瘾。

  ---寒冷对睡眠有用。北方冬季有暖气,人在家里相当于干式熟成,内心躁热不安。我家整个冬季房间温度维持在摄氏26度,比夏天热得多。后来因为阶梯电费太高,吝啬的我想利用四周邻居加热的方法电,于是关闭卧室暖气供应,没想到入睡明显变得容易起来。关闭暖气之后,房间气温降低到20-22摄氏度,人感觉到冷,缩进被窝里就能找见温暖。找见温暖会有个松弛的瞬间,一旦抓住就可以顺利滑向睡眠。但是,整天关着暖气保持低温却没有用,看起来需要人为制造温差。

  ---白噪声对睡眠有用。无论是风机、空气净化机、加湿机还是呼吸机,只要是能够制造出规律的、低沉的噪音,专心去听就能帮助入睡。我实践下来,觉得比数羊好,数息好,耳朵被声音占据同时又不能解析出什么新鲜内容,大脑的运转速度就会下降,如果房间够黑,没有异味,床单被子没什么奇怪的触感,注意力就不会转移到其他感官上去。这样注意一段时间噪音,因为没什么变化没什么新鲜,心就觉得厌倦,厌倦之后就开始昏沉,昏沉之后刚好去睡觉。许多人躺着的时候不肯那么做,非得坐着进行,并且在睡醒之后宣称是“冥想”。

  以上方法依然解决不了每晚频繁醒来,也解决不了大早醒来无法再次入睡之类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对每日培养睡意有帮助,前提是睡意升起时自己愿意去抓住。通常情况下,人总是想再玩一会儿,再撑一会儿,一旦错过那个机会窗就会越来越清醒,起床时也就越来越疲倦。总体上来说,我们都活在日复一日的循环里。因此,需要一次次微调这个循环,努力让它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运转。随着年岁增长,睡眠需要惯性维持,建立循环不易,打破却是轻而易举。所以那个凌晨两三点钟还会回信息的和菜头已经消失在都市夜生活,对于我来说,可能裹紧棉被潜入白噪声深处要更为重要。

标签:国际 睡眠 故事 国际睡眠 国际故事 睡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