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怕别人请我喝茶的时候提问---你感觉怎么样?昔日参加考试或者课堂提问时候的胃痛感又会席卷全身。感觉怎么样?脑子里一片雾海,漂浮着一些残破的中文单词:回甘,生津,发汗,汤色好,有力道……我不知道回答错误会扣多少分。
我也很怕有个陌生在边上专门沏茶,尤其是穿旗袍或者汉服的妹子。依着我的想法,喝茶是一个放松和亲昵的时刻,中间允许存在大段令人舒适的沉默。有个专人在一边又洗又煮又冲,其实是一种侵入和打断。
引我走进一间中式小院,我的脸就已经开始发苦。看到木几上铺着的印染蓝花布,我的嘴里也开始发苦。等到圆口布鞋配对襟粗布外套托着瓶瓶罐罐逼近,我就已经开始疯狂地想着怎么逃脱。因为一会儿不单有繁复的仪式,喝下第一口之后肯定还有考试。我能正确回答出茶叶的种类吗?我能准确回忆起它的特色吗?我能分辨出它是明前还是谷后吗?我能确认岩茶是否消敛了火气吗?我能品尝出普洱究竟是哪个年份吗?
这时候我会无比羡慕粗人,人们对粗人一无所求,只希望他做自己。粗人什么都不用多说,举杯一口干掉,就可以用他的万能句式:,真好喝!茶水是它,汤羹是它,红酒白酒也是它。没有人要求粗人换着说法赞美,粗人只需要说“再给我来一杯”,立即宾主尽欢,觉得这是最真诚的肯定,如同雨后山野中的风一般清新动人。
喝咖啡就要简单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很有限:加糖还是加奶。礼仪也很有限:咖啡用小勺拨拉,拨拉完横放在自己身体一侧的咖啡杯和碟子之间。咖啡不讲究什么和清寂,断离舍,止语凝神观鼻端。更没有考试,没有人会在第一口之后问你有没有感受到猫屎的特殊清香,或者是有没有喝出埃塞俄比亚的阳光。依然维持着饮料最原始的功能---喝完接着搬砖。
无论是吃还是喝,我认为人类在进食的时候都是脆弱的,不设防的缘故。所以请人喝饮料,请人吃饭,代表着相互间的善意和信任。小朋友的爱情从一杯奶茶开始,中年人的交情从餐馆相互转桌深入。那么我就有理由认为,在这种时候最需要的精神状态是自在。自在才能自性流露,大家交往的也正是这一分,而不是演出来的其他。一杯茶你喝得很有文化,喝得非常传统,喝出了精神境界,这些事于我何干?无非是些个人身上的文身而已,谁会和文身交往呢?
在我心中,最理想的喝茶方式就是一人在家独饮。是冲是泡是煎随意,钧窑定窑汝窑玻璃杯马克杯保温杯随意。其次是三五好友趁春光烂漫,到郊外花树下铺开毯子晒太阳。边上弄个茶炉,蜡烛酒精木炭瓦斯炉都行。大家或坐或躺,横七竖八找个自己最舒服的姿势,相互帮着传一下杯子,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有些人聊着聊着吵了起来,周围人在起哄鼓掌。还有些人仰面躺着,把茶杯放在胸口就那么睡去,花瓣不时飘落到身上脸上。
什么是喝茶时自在的条件?我认为是距离厕所近,喝多了茶抬腿就能到。什么是自在的标准?我认为是可以一直喝到尿液变得透明,那就算是喝到通透。能够做到这个程度,或许茶叶可以打得过咖啡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