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一声:你睡得太晚了

提醒一声:你睡得太晚了

  不知道是不是都这样,最近我每天早上起来,观察后台留言、朋友圈和群消息,发现许多人凌晨四五点都还没睡,还在发送各种疫情相关消息。

  每个人采取什么作息时间,每个人如何对待自己这一具肉身,本来都是自己的事情,轮不到我来说东道西。但是一两周以来我通过每天观察,认为这是一个趋势。因此,哪怕涉及到的人只是我读者群和友邻中的一小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提醒一声:你睡得太晚了。

  一般来说,人会随时检查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保持觉知。在这种觉知的基础上,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保证自己的清醒和理性,指导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酒醉的人做不到,这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大脑,让人失去了自我觉知。大喜大悲的人也做不到,因为强烈的情感冲破了理智,自纠自查模块暂时停止工作。

  持续的担忧和焦虑也是如此。有担忧焦虑,就想着采取行动,这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学本能。鸟困在笼子里有时候会拔掉自己的翎毛,猫狗处于应激状态又不能解除就可能发生自伤,说到人,人有手机,于是不断刷新自己关注的新闻,然后不断传播,通过这些行动来缓解内心的焦虑,觉得自己的确是为此做了点什么。如果一直没有什么好消息,那么每一次刷新到的新闻,又会带来更多担忧和焦虑,于是让人更为疯狂地刷新,想要看到一点不同的消息。

  一天就那么过去了,一夜就那么过去了。

  作为一名资深上网人士,关于这种心理过程我已经提醒过不止一次,也观察过不止一次。坦率说,我在瀑布一般的信息分享里,洪水一样泛滥的留言里,分明看到一种隐约的欣快感。这么说可能不大合适,人们应该是怀着沉重而严肃的心情,分享他们认为很重要很新鲜的资讯---在一开始可能的确如此,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分人会变得越来越兴奋,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全然忘我的程度。

  在这种时候,我认为应该有个什么人站出来提醒一句:喂,你睡得太晚了。

  凌晨三点四点,在空无一人的群里,在寂阑无声的公众号里,持续不断地继续发送内容---如果没人提醒,大概这些人不会发现自己的行为有任何问题,不会觉察自己过于亢奋,视野过分聚焦,对环境和时间失去了正确的感知。偶然三五天如此,可能问题不大。但是持续一周两周如此,那我会认为这对心神的耗损过大,不是什么好事。

  同时,作为一名资深熬夜人士,我也想指出一个事实:春夏日出时间越来越早,除非有完全蔽光的窗帘,否则晚睡的质量会越来越差。身体觉得极度疲倦需要睡眠,但是光线刺激生物钟提醒你应该醒来,在这种矛盾之中人怎么可能睡得踏实心安?不能神清气爽地起床,意味着醒来之后也不容易做出清醒正确的判断,更容易跟随着情绪和感觉走,难以保持对自我的觉知。于是,新的一天也很可能继续浪费在刷手机上。

  除了提醒一声,我也建议放下手机出门走一走。之前因为不想给朋友带去风险和麻烦,我大分时间都待在家里。昨天日头正好,下午我出门到街上走了一圈,然后在小公园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日光穿过树叶撒在我脸上,春风时有时无吹不透我的外套。我坐在那里,为深浅不同的绿色所包围,感觉自己脚下都长出根须来,扎向泥土深处。

  我又看那街上车辆行人来往,投下轻重快慢不同的暗影。我听见沙沙声轻响,汽车马达声里都一清二楚,然后有狗轻快地一闪而过。我注意到树影在地面上摇曳,却又扬不起一星尘埃。我凝视面前的翠绿草坪,忍不住回想起去年冬天枯黄憔悴的景象。这时候我意识到大地一直安忍不动,任凭所有这一切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变换不休。于是,一切又都变得很慢,如流水一般冲刷着长椅上如同磐石一般的我。我觉得就过了一小会,起身的时候却发现已经过去了接近一小时。

  昨晚我睡得很好,没有失眠也没有多梦,也没有早就无端端醒来,而是一口气睡到了8点。如果你也睡不着,我建议你也出去走走,坐坐看看,吹吹晒晒,也许在感知到大地的不动之后,能够把所有的重量都安心地托付给它,然后起身回家睡个好觉。不用客气,我们这些地面上尘埃一样的生物它见过太多,它承载的每一颗灰尘,大概都曾经是某个人具体的烦恼。所以大概也可以这么想:我们每一天都活在由烦恼构成的地壳上。

标签:提醒 一声 睡得 晚了 提醒一声 提醒睡得 提醒晚了 一声睡得 一声晚了 睡得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