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最柔软、最不可碰触的一角,每每提到,或嘴角微扬,或低眉落泪。友情如是,亲情如是。
——题记
古人云:吾日三吾身……
忙碌的一天下来,心想:一足矣。
夜深人静,适合反思。
回想我与一班孩子们相处的2年,可以说是斗智斗勇,相爱相杀,当过调解员,做过审判家,偶尔客串一下情感兼心理咨询师,虽说不专业,总是尽力而为了。
初遇学生,我自以为是他们的照明灯、航向标,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引领员,促其成长。直至今日,我才明白,学生在成长,我,也在成长。
五年级时,学生之间出现矛盾,作为新手班的我总是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听了双方的事实阐述,好像都有道理,究竟是哪方同学的过错?”“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会不会有同学觉得不公平?”“我刚才的话是不是说重了点?要不要再找学生进行安慰?”这是我经常有的烦恼。
后来,跟着各位前辈学着处理各种问题,遇见的“事儿”多了,也就能慢慢捋清思路,合理解决。
但教育之路漫长,总归是一场持久的修行。
上周发生的一件事情,一直让我难以释怀,也算让我的“修行”之路更进一步。
“安全教育平台还未完成!这项任务已经布置下去好几天了!”我站在讲台上一边说着一边查看未完成的学生名单。
——“王小扬!又有你!我们提前说过的,课后十首古诗今天包给你了!”
——“老师,是因为我家里没有手机!”他提高音量回答我。
——“不要为你的拖延做任何解释……”
他嘴巴微张,仿佛要说些什么,却又低下了头。
当我在为刚才自己的“雷厉风行”感到窃喜时,班里有男生告诉我王小杨在洗手间里哭。
“因为一个小小的惩罚哭一场,不至于吧?”我心想。
刚走出教室的我看见哭红了双眼的王小杨,便问:“小杨,是因为老师让你写古诗吗?”他只是摇了摇头,眼泪已经止不住往下流了。
——“是有什么特殊情况吗?你可以告诉老师。”
——“老师,刚才我说的不是给自己找借口,家里确实没有手机,爸爸出差,妈妈回老家照顾病危的外婆,因为我从小是外婆带大的,和外婆感情很深,所以一想起来心里就很难受。”
我看着他红肿的双眼,却不知要说什么。
——“老师,刚才对不起,我不应该用那种语气很您说话。”
他的道歉让我更加不安和。
——“小扬,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老师对刚才的行为感到抱歉。”
虽然后来我又专门扬进行了心理安慰,却为自己追求效率而没有温情的教育方法感到深深地自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个学生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的样子。教育的“温情”正是在学生和教师的不断磨合,互相纠错中体现。教师的心中应装一把标尺,衡量学生,衡量自己。即便为师者,也要坦然面对自身的过错。对于学生,你是否欠了一句: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