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张老师临时给我调了节课,我匆匆忙忙踏着铃声赶往教室,然而,待我走进教室时却看到了令人惊诧的一幕:小吴和小桐正在讲台上激烈地拳打脚踢着,尽管有孩子劝解,但依然未能将他们“分开”,我以我的威慑力先制止了他们的行为。此时,小吴脸上已经挂彩,小桐脸上也挂满了委屈的泪水,我先请他们到外面冷静,趁此,给教室里的孩子布置本节学内容。
小吴和小桐虽然有时话有点多,但并不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相反,一个爱看书、一个爱研究数学题,还是大家眼中的好朋友,让人费解的是怎么竟动起手了呢?带着满心的疑惑,我走出教室,先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坦诚地和他们交流:
“谁先动的手?”小吴诚实地举起了微胖的小手。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小吴小声且缓慢地说道“我只是想和他开个玩笑,就挥了他一拳,没想到他会生气。”
“你挥拳头时小桐正在干什么? ”
“做数学题。”
“如果老师没有猜错,那会儿上课铃声应该已经响过了吧?想想你觉得自己做得合适吗?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心里会怎么样?”
……
小吴支支吾吾的话语中,分明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我又问小桐“你们俩不是好朋友么,好朋友之间怎么还这么粗暴?”
“老师,我正在做奥数题,好不容易有了点思路,他莫名其妙上来就是一拳,而且正好碰到我胳膊受伤的地方,真的是太疼了,我一时没忍住就还了回去,可能我下手也有点重……”
小桐边说边哽咽着,还不时看向小吴,眼神中流露出自责的神情,我竭力安慰的同时,结合他们最近的状态,一起分析了背后的原因,其实,还是没有正确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我逐渐将话题转移到学、生活,聊起不久之后的小升初,两个孩子欲言又止、心事重重,不时抬头仰望遥远的天空,眼神中充满了向往与期待,一会儿又犹豫地看看了看手中紧握的课本……丝丝凉风的袭来,让紧张、躁动的气氛随之冷却了下来,似乎也让一时迷惘的孩子清醒了许多。
虽然安抚了孩子,但我的内心还是不能平静,想想班里最近的状况,也许是毕业季的日近,孩子们日渐浮躁,一颗颗游荡的心灵无处安放。我们都知道,情绪直接影响行为,而浮躁的情绪更容易导致鲁莽的行为,甚至产生追悔莫及的后果。午读时,我以此为契机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教育:
根据自己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活计划,让目标更明确、生活更规律,在最后这段日子里更有方向,让自己真正“忙”起来,用实际行动摆脱内心的空虚与浮躁;
开玩笑要适度,要分清场合、因人而异。即便是无意间的玩笑,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言语也好、肢体也罢,都不可过度;若是积极的、又能恰如其分起到调节气氛、增进感情的作用,更能体现其内在价值,所以,开玩笑需谨慎;
态度决定一切。认真对待学与生活,让自己逐渐成熟、稳重起来,有担当有责任,成长为阳光少年该有的模样,能尽自己微薄之力温暖身边的人;
真挚的友谊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之上,友谊的长久稳固需要用心经营,更需要相互理解与宽容,积极、阳光的人在一起更能汲取能量,相互进步……
期间,我还融入了一些鲜活的案例,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分享内心的想法,思考与交流中,闪烁出越来越多智慧的火花,而留在孩子们心中的是成长的痕迹。
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并不可怕,但每一次冲突之后,我们要善于捕捉背后的契机,和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引导孩子学会理性分析、积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