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里也说,“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君子安居现状等待天命,小人却想铤而走险来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过,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箭靶,就要反过身来寻找自身技艺的问题。
不管是用不正当的途径,还是逃避现实,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这里的“居易以俟命”从今天的社会文化来理解不意味着消极等待,而是从现状出发,不一味抱怨客观环境,也不抱怨身边的人,不以外在的事物作为自己逃避面对问题的理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先放弃自己“不遇”的执拗想法,要有所进步,基础就是一个准确的自我判断,“安于现状”也可以理解为把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调为同频,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不必要的心理落差感,找到自己不足的能力点和付出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人之所以怨天尤人,把责任归咎到外环境,很大一分原因仍是对于付出实际努力的畏难情绪。只说不做、三分钟热度、萎靡不振,不能直视生活的挑战,没有面对生活的韧性才是根本问题。
正所谓,“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佛系、躺平纵然带来内心短暂的宽慰,回归到现实中,不轻言放弃的勇气和恒久不屈的奋斗韧性才是对自己和生活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