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延时课上总会有那么几个孩子,闹哄哄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会影响其他的孩子写作业。
可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对症下药,孩子们就会被收拾的服服帖帖。
小鱼是我们班接话把高手。每次闹哄哄的课堂上总会有他的“精彩发言”。而这次延时的时候,我发现他手里拿着一张设计感、个性感都特别强的册页子。考虑到我们班的班级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画封面和封底,于是就让小鱼设计。
这孩子一改往日拖沓的性格,认认真真的做了起来。心无旁骛,瞬间感慨原来这个平时咋咋呼呼、不爱思考的孩子,也可以如此安静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们闹腾或许是因为老师没有安排好学的原因,又或许是孩子自己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大分孩子都可以正常的去做作业、看书。特别的孩子就需要特别对待,像小鱼这样能够摸清他的症结所在,以后对症下药,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奇怪”现象也会变得很普遍。
除此之外,还有陈皮同学,学程度特别好,可是因为自控能力有所欠缺,加上青春期的动,每次延时的时候我会把他安排在教室门口的位置,这样他能够安静的思考,安静的写作业而不受打扰,这样他的效率才能够事半功倍。当然这样的物理“隔离”也是只辅助手段,更多的还需要陈皮从心理上觉得的改变。而且我发现他在做完自己所有的作业之后,会去教室前面的书柜里拿书翻阅。这也是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而桂圆同学就是数学顽童般的存在,平时的他虽“不学无术”,但对数学的喜爱却是极致的,延时课上几个孩子争论的一道题,在他那里就得到了答案。眼看这孩子又要放飞自我,却被同桌的夺命连环“call”给打断了。作业其中一项是听写词语,刚好桂圆同学就很有耐心的帮同桌听写,其实听写是双向的巩固,读词语的人对词语的字音字形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听写词语的人是检测了自己对词语的掌握程度。双管齐下,岂不美哉!
学生之间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有的是学能力的参差,有的是实践能力的强弱等。老师在此处发挥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尝试着和学生相处并发现他们中间存在的这种差异,以便更好的对症下药。或者,去观察班级里表现出色的小组,孩子们一些有意或无意间的智慧,有时比老师更强大。
在孩子的身上可挖掘的潜能是多种多样的,既然人无完人,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孩子们擅长的方面做好,发挥优势,努力做到取长补短,这样对于孩子的未来也有清晰的定位。
这,也是发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