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天下》是一本由付遥著作,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3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猎天下》读后感(一):《猎天下1》
北魏正光四年,边境将士因待遇不满发动武装起义,这便是闻名天下的六镇起义,一场席卷天下的大战一触即发。《猎天下》描述的便是在这场逐鹿天下的游戏中,涌现出了一波波英雄豪杰,他们各显神通,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守护家人的平安,为了结束这乱世,不得不拿起手中的武器,向罪恶拔剑。刀光剑影,身不足惜,正合了那句,时势造英雄! 左人城大战 高欢其家族为世代镇守边关的军人,起义爆发后先后投奔杜洛周、葛荣。可惜二者只知破坏杀戮,不知生产和内政,胸无大志,在看透了两者的无能之后,他选择了远离,遭到葛荣派兵截杀。 候景乃匈奴人,追随高欢奔逃到左人城下,两人以神奇的战术和高超的箭技,干掉八个精锐骑兵,可惜后续追兵依然如附骨之疽。 左人城乃北方流民所建之城,城主是隋朝杨坚祖辈。左人城一战中,城主死于古代凶名赫赫的铁骨立锥箭下,厚厚的铁甲也防不住。乱世之中,左人城结城自保,堪称世外桃源,因葛荣叛军城中之粮草,打着搜城的幌子,攻灭抢夺。 小猴子和老侯合力打造了一套铁甲,认为能防护一般的箭矢,将其送给了老城主,披挂着上城守护,结果死于铁骨立锥箭。小猴子得知后悔不已,发誓要打造出最厉害的武器,送给心目中的英雄,将坏人杀尽。于是有了后面不远千里寻访名师,终于在西域金山银水下学得不世锻造之术。 大苏,一个屠户的儿子,林林,教书先生的女儿。大苏爱慕林林,这是最美好的一天,林林披红挂彩,即将成为他的新娘。林林本可以逃走,她没有,大苏可以投降,他没有,两人被一柄长塑永远的连在了一起。血花绽放,分不清是血,还是红衣。他们最后的眼神,只有彼此。 金山银水 大漠狂风,两只骆驼艰难行走。一只驮着两人,高欢和尔朱歌,另一只小猴子骑着。尔朱歌是尔朱荣的女儿,父亲要把她嫁给北魏的皇帝,她不喜欢毫无感情的陌生人,逃婚出来。上,高欢的细心呵护打动了她,想起那晚斜律金所唱的歌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配合着斜律金凄凉的格调,勾起了她心中的情感。 月光之下,篝火之旁。高欢悠扬的笛声响起,淡淡的落在了尔朱歌的心间。众人谈起各自的遭遇,或寥落悲伤,或鹏飞万里,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只有小猴子赤子之心,难能可贵。 坞头枋之战 葛荣先后吞并几股势力,一股拥有几十万流民大军的势力成型,他们四处出击,攻城略地,造成了百姓流离失所。关中侯陈庆之有一个宏大的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向汉武大帝一般,驱车索虏,北伐中原。 杨忠乃关中侯手下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领了命令前往坞头枋打探消息并护送北海郡主。他手下共有三百精锐,身经百战,装备精良,葛荣兵指洛阳,三十万大军开拔,坞头枋首当其冲,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缓缓向他们靠近。
《猎天下》读后感(二):枋头:江山如画犹无奈,只与英雄作战场
如果稍微去翻翻近些年来出版的历史小说,不难发现,那些成名已久的作品,比如唐浩明,二月河,孙皓晖,还有茅奖那分作品,被一出再出,却鲜有新的佳作诞生。作为通俗文学的类型,历史小说在创作上有着与生俱来的瓶颈和先天劣势,那就是无论是何种文学水平的作者都只能参照既定的历史事实来创作自己的小说,而无法彻底摆脱历史给予的禁锢进行自由发挥。这就给作者本身的情节布能力提了很高的要求,既需要从琐碎繁冗的一个个历史片段中找寻到适合小说故事的主线脉络,又需要有足够的功底还原小说指向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种种细节,以加强读者阅读时的代入感,更需要在完成以上步骤后表达出自己对于历史的见解和观点,而不是简单的讲述历史故事,在庞大的天下大势与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之间,在历史的真实感与小说的通俗娱乐性之间,如何去寻找到一个足以支撑起整小说的平衡点,其实相当重要。其中《三国演义》,就是一个相当好的创作案例,从黄巾起义到三分归一,九十八年的时间在罗贯中巧妙地剪裁和梳理下,把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完美地融于二十回文字之中,与其比较,《东周列国志》因其本身事件的繁琐,不得不造成“拘牵史实,袭用陈言,既拙于遣词,又颇惮于叙事”的缺点,而同类的《隋唐演义》则取材驳杂,醉心于宫闱秘史,多少有点“浮艳在肤,沉着不足”。
由此可见,和其他类型小说作家相比较,历史小说作家更接近于带着跳舞的创作模式,要想于其中翻出新的花样,须见其功力如何。
阔别多年,在商战小说领域中成名已久的付遥老师,这次携五卷本历史小说《猎天下》再度归来。小说以南北朝为历史背景,从六镇起兵开始书写,向读者展现了南北分裂,三足鼎立(北周,北齐,南朝),隋朝一统天下的全过程。在近代的历史小说作者群中,这段历史一直少有人写,主要原因,一则,正史本身有诸多不实杜撰成分,考虑到当时的南北长期分裂与敌对,南人称北人为索虏,北人称南人岛夷,相互诋毁,自然在历史记录上也多有毁谤,作者需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方能从中找寻到一条足令人信服的故事脉络。其二,六十四年时间里,天下几经反复,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混乱格,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事件数不胜数,如何取舍也是作者需要深究的问题。正所谓:“即笔巧演文头秀,行文尽化万殊色。”单就第一卷内容而言,付遥老师很好地完成了谋篇布,详略得当的“文头一秀”的目的。
六镇起兵,敲响了北魏的丧钟。作者没有选择从起兵开始,而是选择高欢,杨忠几位尚属蛰伏时期的历史名人视角去看待葛荣之变,尔朱荣崛起之路。然后分别通过他们各自的视角,北至突厥大漠,南至梁武帝、陈庆之,逐一展示到小说中。最后围绕枋头之战,一幅天下大乱,铁骑纷争的全景画面在读者面前缓缓拉开,宇文泰、尔朱荣、葛荣、侯景、元灏也悉数登场,天下即将打乱,英雄可有逐鹿之心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相比较其他历史小说作品,对于战争的描写上,付遥老师有其独到之处,本书花了四分之一的篇幅围绕葛荣军攻打枋头展开,作者详细的描绘了,古人如何渡过护城河,如何发动突袭半渡而击,如何利用攻城兵器居高临下,如何使用投石机,如何使用冲城防,把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 描绘的何等悲壮,血腥,真实,激烈 。更展现了杨忠、宋景休等人面对生死的决绝与果敢,一瞬间把读者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的岁月之中,收合余烬,背城借一,虽千万人吾往矣。
总得来说,就小说的第一本而言,作者合理的通过原创角色和人物关系的设计,让历史事件的推进发生不那么的突兀,足以达到自圆其说的程度,而对于南北两国,包括葛荣义军,也通过人物的口述,转述,侧写,正面描写等方式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当然,如果硬要说于此带来的硬伤,可能是作者为了增加小说的合理性,或多或少主动修改了一些真实人物的人设和实际遭遇,比如游手好闲的高欢,还有被抓捕才去的南梁的杨忠,事实上当时雄心犹在的梁武帝。当然就故事本身的自洽性而言,做一点小处的修正,其实未尝不可,毕竟通俗小说和历史研究是两种分类,完全没必要用真实历史加以硬性要求。
《猎天下》读后感(三):猎天下,求的是天下无戈
历史的暗面
付遥老师的这小说,作为第一读者拜读完了,对比书中的世界和现实,真是恍如隔世——好像进了一个万花筒,里面色彩缤纷,光怪陆离,各种匪夷所思。比如,在那个末世,作为皇太后的母亲可以鸩杀亲生的儿子皇帝,地方军阀可以把皇太后和小皇帝沉入黄河,领军大将可以一口气屠杀两千多王公大臣而不受追责,皇帝的嫔妃可以再嫁下一任皇帝,并且成为皇后,皇帝行了六礼的预备皇后,阴差阳错嫁给了敌对的一个将领,生下了天下共主——隋朝开国皇帝杨坚。
王朝末世的种种乱象,真是超乎我们的想象力。
也可以说,太平盛世,以及随之而来的正常的规范和框架,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战争、杀戮、人命如草芥,
猜疑、背叛、人情比纸薄。
阴谋、阳谋,翻手为云雨。
野心家尔朱荣拥兵自重,待机而起,一举把持朝政,然后四处征战,扫平北方,打下了统治几百年的关陇贵族集团的根底。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带着复杂的感情,来描画这位枭雄人物。暴虐、残民是他的标签,可是他又不可避免带有生而为人的感情,有令人拍案的妙策和谋略,运用出神入化的兵法战技,等等。
尔朱荣下的高欢、宇文泰,在尔朱荣暴死后分裂北魏,建立北齐和北周。他们的名气反而比他们的旧主要大得多。
再后来,北齐宇文氏灭掉北齐,统一北方。高欢的子孙不敌宇文氏,身死国灭。北齐是个什么样的?上梁不正,子孙不肖,历史有公论。
北周不久被杨坚篡夺,以晋王杨广(隋炀帝)为大总管,灭南陈,统一,开隋唐盛世。
人性的温情
那么北魏的这个末世,有没有几丝温情?
有的。正因为乱世,这些温情才更弥足珍贵。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无边的暗夜。
父子情——尔朱菩提与父亲一同被刺于明光殿,父子双双殒命。
父女情——尔朱荣被诳入明光殿遇刺,起因就是皇帝假传皇后尔朱歌诞下元子。
军民情——乱世中,流民在枋头坞结寨自保,团结一心,共同抵抗乱兵和暴徒,击毙来犯的葛荣叛军前锋任褒。枋头坞还收留被击溃的南军士卒,在作品结尾成为北朝掌权者高欢的肘腋之患。
兄弟情——马佛念、宋景休、杨忠的兄弟情,情比金坚。马佛念被兄弟误解,却为兄弟舍身,可歌可泣。
爱情——杨坚对明月,屡历生死,至死不渝。明月这位预备皇后,在经历了生死的锻炼,对皇帝的失望,对权力的远离,最终和杨忠结为夫妇,诞下天下共主隋文帝杨坚。
光复之志
如果说作品中的反派是尔朱荣或尔朱氏集团,那么正面英雄便是南朝梁国的关中侯陈庆之。
陈庆之奉梁武帝之命,护送北海王元颢返回旧都洛阳,其实是以武力扶元颢上位,分裂北朝拓跋氏王室,使北朝无暇南顾,用意只是保一方平安。
陈庆之的身上还肩负着,南朝的志士们一代一代不肯放弃的北伐之志——光复旧都,解救遗民,驱逐腥膻。
东晋有祖逖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宋武帝刘裕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度光复长安。
今有陈庆之率七千白袍军北伐,连战连胜,光复洛阳,扶立元颢称帝,战功震铄古今。后来在元颢负义、将离心、外无援兵的窘境下,败于尔朱荣率领的倾国之军。
三度北伐,都功亏一篑,长使英雄泪满襟。
余音
作品终于高欢执掌北朝权柄。到这时,乱世结束了吗?远远没有。
高欢未能尽欢太久,遭逢了最大的对手宇文泰,连败两阵,含恨而终。
高欢的战友侯景,在北方被排挤,最终为南朝梁武帝收留。这位非我族类的羯人,背恩弃义,祸乱江南,史称“侯景之乱”,的精华——江南佳丽地,十室九空。
智珠在握的梁武帝,在侯景之乱中被隔离宫禁,活活饿死,真正是自作自受,求佛得佛。
《猎天下》读后感(四):做汉人还是胡人?那个像一样迷茫的男人,竟然做出了这种选择
一位对商战题材小说驾轻就熟的成名作者,居然十五年磨一剑,近乎自虐般地创作出万字的历史小说。到底是怎样的题材,激发了他如此强烈的创作欲望?
众所周知,历史小说的创作并不轻松。不同于时下小说架空历史、抛弃历史背景的束缚,天马行空构筑故事体系的取巧写法,作者付瑶满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深挖背景,谱写了一乱世风云录《猎天下》。
翻开这小说,你会惊讶于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以及扎实的史学功底。本书对人物的刻画立体而饱满,多层次的人物性格,使得角色真正鲜活了起来。主人公智商在线,故事架构经得起推敲。
兴衰更替、粉墨登场,南北朝这段尘封的历史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魅力?隔着亘古不变的光阴,作者付瑶用“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气势,细细勾勒出一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王朝,一个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时代。
正如北大哲学教授,著名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值得读者深入品读。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猎天下》这小说视野宽广,格恢宏。以定州左人城一群流民对命运的抗争为切入点,刻画了高欢,杨忠,陈庆之等一众豪杰的成长、上位史。
小说将百姓的福祉置于狭隘的主义之上,展现了南北朝那一特定时期生产力发现到一定水平,汉人胡人文化趋同的历史风貌。而草蛇灰线的儒、释、道三教斗法,更如神来之笔,为小说增色不少。
乱世兴衰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历史的悲怆,也显现了人性的不堪和困顿,沉浸其中总能使人生出些许警醒。
现在是什么人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猎天下》开篇塑造的第一个人物是高欢。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狼狈不堪,带着妻儿四处躲避追杀的汉子,日后会成为北齐的实际创建者?英雄如高欢,也曾为自己要做汉人还是胡人而纠结不已。
祖父高谧曾经是北魏的侍御史,只因得罪了朝廷权贵才被全家贬居到胡人聚集的怀朔镇。高欢身上流淌的是渤海高氏的高贵血脉,然而由于幼年丧母,他是由鲜卑人姐夫抚养长大的。在那里,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贺六浑。成年后,他娶了北地马王的女儿,儿子只会说胡语,不通汉话。
高欢胸有大志,在内心深处,他认为自己是个汉人,应该去汉人的地方。然而在胡人发小眼中,高欢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没人把他当做一钱不值的汉人”。胡人、汉人不能和睦相处吗?高欢曾经是那样的迷茫、困惑。
同样的处境,让人不由得联想到金庸笔下的。吃着汉人的米长大,身上却流淌着契丹人的血液,有着同样的身份焦虑,他们都曾经对探寻身世无比执着。
的悲剧在于从小的养与他的血脉立场是割裂的,他始终无法与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他是光风霁月的丐帮帮主,他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英雄豪杰,他还是大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南院大王。身世揭开之际,无法面对自己的族人和昔日的帮众。
当一个人过于追求问心无愧时,就会对自己极尽苛责。无所适从的,最终血溅雁门关,用性命消弭了宋辽之间的一场战事。理查德▪费曼说,我没有义务去成全别人对我的期待。可惜,这个道理至死也不明白。
高欢则不同,他心细多智,能够在认同感、归属感和兼济天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正因为、人生观能够自洽,他的路才越走越宽,于夹缝中生生闯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取舍进退之间,足见其心智过人。即使命运给了你一手烂牌,只要你转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力争上游,就有翻盘的机会。
所谓的适逢其会,只有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才能脱颖而出。
当时的北魏皇帝才具不足,太后干政,拱卫故都的六镇发生兵变,豪强纷纷揭竿而起。这些人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兵败身死,还有的地盘被蚕食吞并,为什么高欢等人能笑到最后?
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善于审时度势,能够高瞻远瞩,并且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不断地积蓄力量,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高欢先随杜洛周,后随葛荣,发现他们不过是烧杀抢掠的鼠目寸光之辈,难成大器,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听说尔朱荣识英雄重英雄,散尽资财在招募骁勇,高欢不远千里赶去投奔。可惜尔朱荣不喜他的汉人身份,不肯重用。
不受领导赏识的高欢并不气馁,他默默完成尔朱荣指派的任务,不间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悄悄壮大自己的嫡系军队。当机会来敲门时,天时地利人和,何愁大事不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战役不少,任何一次胜利都是精心布,充分准备的结果。《猎天下》中枋头坞几千士卒对抗葛荣30万叛军便是如此。善于守城的马佛念将一个“守”字运用到极致,用巨石加固城墙,筑壕沟,挖护城河,备巨石滚木,造明光铠,制乌骨丽锥箭。在他的鼓舞下,坞壁百姓破釜沉舟,誓死保卫家园。准备充分的坞壁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肥肉,而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葛荣叛军果然在此吃了大亏。
成年人的爱情,不是不顾一切的冲动,而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作为尔朱荣将军的掌上明珠,尔朱歌本是草原上的百灵鸟。为了躲避皇宫采选,尔朱歌离家出走,因缘际会邂逅了高欢。
而此时高欢的态度很值得玩味:明知她是尔朱荣的掌珠,他上悉心呵护。面对这个美丽孩热辣的眼神,他不逃避,不拒绝,甚至有意无意地让尔朱歌占据主动,自己则半推半就。彼此之间,你来我往试探着、动摇着。
这是爱情吗?恐怕并不纯粹。高欢怀疑女孩动机不纯,不过是想和他发生关系,从而失去进宫伴驾的资格,得到解脱。作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男人,他不甘心就此放下自己的梦想,和她在金山银水间厮守终老,而小歌也不愿与家族决裂。
男女交往中瞻前顾后、权衡利弊,就是不够爱。真正爱一个人时,是不舍得对Ta耍心机的。我们的计较,只能说明自己的世故、贪婪以及有所保留。
高欢明知尔朱歌向往自由,不该属于皇宫,还是亲手把她送回了父亲身边,眼睁睁看着她盛装登上入宫的马车。在一个想成就不世伟业的男子心中,儿女情长注定只能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
历史上,小歌的原型是尔朱英娥。她先后嫁给北魏的两位皇帝元诩,元子攸,高欢是她的第三任丈夫。尔朱歌虽然容貌美丽,一生遭遇却实在令人嗟叹。
其实,从尔朱歌和高欢相遇的那一刻起,他们之间胜负已分。一个少不更事,一个情事熟稔,作为过来人,高欢只要略使手段,展现他的温柔体贴,小歌那颗骄傲的女儿心就忍不住沦陷了。
最好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姿态出现。情到浓时,女孩娇嗔:“我将一切都交给你以后,不许对我耍花招!”殊不知,这样的“交付”并不能获得男人的珍视。不要把存在感和人生的意义押到男人身上,那注定是无望的。女孩们,在学会把自己的心收放自如之前,别轻易把自己交付出去。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一定是两个人既能并肩而立,也能各自精彩,不依附,不束缚,不占有。独立的灵魂才更有魅力。
矛盾之所以被激化,是因为最初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王朝的倾覆竟然源于边塞六镇的兵变。汉化间接造成了六镇的遗留问题,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需求,而无能腐败的朝廷既没有足够的警醒,也没有相应的应对策略,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回望历史,那些挣扎苦痛,那些怨恨筹谋,终被时光淘换了模样。而当我们追根溯源,梳理脉络后,再看眼前的人与事就会多一份了然,明澈与包容。愿所得皆所期,所行皆坦荡。愿常怀盛情,得以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