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破旧立新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破旧立新

  秦玥飞作为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却能放弃一些待遇优渥的职位诱惑,投身于基层的,并为当地的老百姓谋了不少福利,按照常理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大力表彰赞扬的事情,也是社会应该宣传提倡的。然而,却有不少人质疑着秦玥飞的动机。这无疑展现出国人并没有真正的“破旧立新”。

  秦玥飞的案例并不是个案。这么多年来都在提倡人才,“大学生村官”,“专业性人才”等等,不断促进着各式各样的具有专业学科知识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投身到基层或者适合自己的岗位中去发挥作用。可是,真正能够放弃优渥待遇,去到农村生根扎芽,和老百姓一起共进退的,实在是少之又少。现实社会是残酷的,物质生活又是人必不可少的,内心的崇高理想在这些现实性因素的作用下,变得渺远而不可及,继而窝藏于心中一隅。所以,也并不难怪人们质疑秦玥飞,因为在社会普遍都追求名与利的时候,突然闯出来这么个傻小子,揣着别人羡慕的文凭却做着并不算得上“体面”的工作,自然会引发争议。

  说到底,还是免不了世俗尘规的约束。虽然口头上喊着要“破旧立新”,“创新”,然而骨子里仍然奉行着社会里的老一套,难以割舍掉。就像是我们一边喊着要不拘一格地提拔有才华的人,打破固化的制度让真正的有才华的人能在最适合他们的位置上施展才干,然而当蒋方舟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毕业后直接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时,一场“腥风血雨”的大讨论就此展开,正方反方争辩的堪称白热化状态。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质疑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好比本来娇艳鲜红的玫瑰田里突然长出来一只深蓝色的花,它可能是异类杂花,也可能是能卖出胜过红玫瑰近百倍的蓝色妖姬。打破了“旧”,迎来的未必是“新”,也可能是另一种变了模样的“旧”,甚至更甚。

  可是,不能因为怕偏离轨道就不去“破旧立新”,历史的车轮就是在这破旧立新中不断滚动前行的,其中,不断的质疑与反思,追问与探索,正是让这破旧立新不四处随意发散,牢牢拴住车轮的缰绳。要让车轮开始前行,就必须要破除我们心中的陈规旧矩,迎来真正的崭新。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破旧立新。

标签:我们 要的 真正 破旧立新 我们要的 我们真正 我们破旧立新 要的真正 要的破旧立新 真正破旧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