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顾聊画的读后感大全

小顾聊画的读后感大全

  《小顾聊画》是一本由顾爷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裸脊锁线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顾聊画》读后感(一):略显无聊与失望

  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推荐了小顾的书,虽不是美术史专业书,但作者的风格很有趣,当时非常喜欢。从《小顾聊绘画》到《小顾聊神话》,一直追到现在的《小顾聊画》,可对于这本书,毫无新鲜感,略感失望。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自己是用通俗的方式在讲艺术,却越讲越无聊,全程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最后读者也不懂聊了个啥。

  当然,对于初次了解古代艺术,不想了解的那么深,但又想能跟别人侃侃而谈,显得自己博学的人,可推荐!

  《小顾聊画》读后感(二):原来你是这样的顾爷

  知道“顾爷”这个名字已经很久了,和这个名字连在一起的经常都是各类西方美术作品方面的内容,他聊过文艺复兴,聊过西方神话,聊过梵高这个人和他的作品。关于画,始终都没有在他解读的范围之内。

  这一次,“顾爷”这个名字终于和“画”关联在了一起,第一次看顾爷是从《小顾聊画》好象也还不错。

  顾名思义,《小顾聊画》就是顾爷终于把他的“魔爪”伸向了画,他是带着几分不屑、心里想着茶水紫砂壶老花镜配置、在编辑的“通缉”下才颤颤巍巍的伸出手的。可一旦真的开始之后,顾爷和我们说,“一个人是不可能到老死都不喜欢画的。”

  这样的情怀大概也是有几分道理的吧,回想我们曾经旅游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在某些城市的博物馆里看到很多画,有的时候会觉得一些名字眼熟,但真正扒着玻璃罩去观看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该看哪里、要怎么解读,之后大都会一头雾水的走开去下一个展柜了。

  《小顾聊画》的展柜里是历史上著名的画中被奉为经典的作品们,从《清明上河图》到《洛神赋图》,从《马王堆T形帛画》到《八十七神仙卷》,这其中关于功能性的、文学性的、社会性的、艺术性的、历史性的等等因素,顾爷总能出其不意的点出每一幅画中值得我们去重点关注的地方。

  当然,如果你想看到的是艺术史,或者是正经八本的艺术赏析,《小顾聊画》显然是不合适的,毕竟作者本人在书中说了:“研究这种问题就是吃饱了没事干。是的,的确是这样的。但这本来也就是一本没事找事的书,已经读到最后一章的你还没意识到吗?”

  是的,这种有些讨打的言论就是出现整本书的最后一章的,在你怀着有些激动或者是认为自己可能打开了一个全新高雅世界的心情翻开并且快要看完这本书的时候,看书过程中会渐渐对自己最初对这本书的界定产生一些怀疑。相信自己,这种怀疑是真的。

  作者本身就是这样定义这本书的,这本书在将近三百页的厚度里,所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选择一副你可能听过名字、但是从来没有认真去看过的画,然后把它截成一个个细小的片段,用有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描述画面中呈现给我们看的东西。

  整本书翻过去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好象也没看到什么内容。再仔细回想的话,好象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学到。我可能记住了几幅画的名字,如果它们的真迹出现在我面前的话,我可能会通过某些细节发现,这是我认识的一幅画。

  但仅仅凭借《小顾聊画》这样的读本,就想完成画基础入门显然还是不可能的。更贴切的说,它应该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我们能够看见的可能是从前从来没有关注过的一个领域,或者是走进到一个我们从来不觉得我们自己会感兴趣的一个领域里去。

  《小顾聊画》之前,我不是第一次接触关于画的作品,但这确实是在好奇了那么多年之后第一次真正接触顾爷的作品,整本书翻过之后终于了解到,原来你是这样的顾爷啊。

  《小顾聊画》读后感(三):原来你是这样的顾爷

  知道“顾爷”这个名字已经很久了,和这个名字连在一起的经常都是各类西方美术作品方面的内容,他聊过文艺复兴,聊过西方神话,聊过梵高这个人和他的作品。关于画,始终都没有在他解读的范围之内。

  这一次,“顾爷”这个名字终于和“画”关联在了一起,第一次看顾爷是从《小顾聊画》好象也还不错。

  顾名思义,《小顾聊画》就是顾爷终于把他的“魔爪”伸向了画,他是带着几分不屑、心里想着茶水紫砂壶老花镜配置、在编辑的“通缉”下才颤颤巍巍的伸出手的。可一旦真的开始之后,顾爷和我们说,“一个人是不可能到老死都不喜欢画的。”

  这样的情怀大概也是有几分道理的吧,回想我们曾经旅游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在某些城市的博物馆里看到很多画,有的时候会觉得一些名字眼熟,但真正扒着玻璃罩去观看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该看哪里、要怎么解读,之后大都会一头雾水的走开去下一个展柜了。

  《小顾聊画》的展柜里是历史上著名的画中被奉为经典的作品们,从《清明上河图》到《洛神赋图》,从《马王堆T形帛画》到《八十七神仙卷》,这其中关于功能性的、文学性的、社会性的、艺术性的、历史性的等等因素,顾爷总能出其不意的点出每一幅画中值得我们去重点关注的地方。

  当然,如果你想看到的是艺术史,或者是正经八本的艺术赏析,《小顾聊画》显然是不合适的,毕竟作者本人在书中说了:“研究这种问题就是吃饱了没事干。是的,的确是这样的。但这本来也就是一本没事找事的书,已经读到最后一章的你还没意识到吗?”

  是的,这种有些讨打的言论就是出现整本书的最后一章的,在你怀着有些激动或者是认为自己可能打开了一个全新高雅世界的心情翻开并且快要看完这本书的时候,看书过程中会渐渐对自己最初对这本书的界定产生一些怀疑。相信自己,这种怀疑是真的。

  作者本身就是这样定义这本书的,这本书在将近三百页的厚度里,所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选择一副你可能听过名字、但是从来没有认真去看过的画,然后把它截成一个个细小的片段,用有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描述画面中呈现给我们看的东西。

  整本书翻过去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好象也没看到什么内容。再仔细回想的话,好象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学到。我可能记住了几幅画的名字,如果它们的真迹出现在我面前的话,我可能会通过某些细节发现,这是我认识的一幅画。

  但仅仅凭借《小顾聊画》这样的读本,就想完成画基础入门显然还是不可能的。更贴切的说,它应该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我们能够看见的可能是从前从来没有关注过的一个领域,或者是走进到一个我们从来不觉得我们自己会感兴趣的一个领域里去。

  《小顾聊画》之前,我不是第一次接触关于画的作品,但这确实是在好奇了那么多年之后第一次真正接触顾爷的作品,整本书翻过之后终于了解到,原来你是这样的顾爷啊。

  《小顾聊画》读后感(四):为什么一个人是不可能到老死都不喜欢画的?大概是因为死亡与不朽吧

  在《小顾聊画》的背面,写着这样一句slogen:

  为什么这样说?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回答大概就是因为死亡与不朽。

  《小顾聊画》依然保持着顾爷一贯的风格,诙谐、幽默,又有点天马行空。

  比如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顾爷就作为一个向导配大家一起观光了这个汴京郊外的“结合”,这里不仅有 外卖、快递,还有酒吧、,等等等等。用现代的视角给予了古老的画新的活力。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副《清明上河图》,有人看到了北宋的繁荣,也有人看到了盛世下的隐患,画中的望火楼作为“市政”,已经做起了买卖,也看不到官员们的身影。

  那么,顾爷看到了什么?

  死亡。

  于是强权者畏惧死亡,就有了 《马王堆T形帛画》,死亡不是一种状态,而是另一个通道。

  但当这种信仰,逐渐被儒家思想所替代,于是不朽,便成为了对抗死亡的最终状态。“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对死亡的蔑视。一个人总会死两次,一次是肉体的,一次是记忆的,但当你一直存留在记忆里时,你就不朽了。

  所以,即便是唐太宗这样的强者,当 接待吐蕃使者时,“急召(阎)立本写貌”,他一定要将这一时刻留下来。

  不过,辛苦了半辈子的阎立本,一直觉得画画是个低层次技巧,还教育子女们不要学画,大概,他每次心情愉快时,总会下意识的担心,唐太宗是不是来一句 “急召立本写貌”吧。

  不过,正是由于阎立本的写貌,我们时隔千年,依然能看到唐太宗召见吐蕃使者,依然能看到唐太宗周围伺候他的才人——按顾爷的说法,一代女皇武则天搞不好就在其中。而阎立本最后位列宰相,死后还陪祀皇陵,不知道在酒泉,会不会再被唐太宗提溜着写貌。

  不过,画要从“写貌”发展成一门艺术,大概离不开一个人“王维”,以及他的《辋川图》。 《辋川图》开启了后人诗画并重的先河,对古代的文人山水画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歌与山水画,可以说是对不朽的再次提升,我不再是我,我只是我诗歌的出口。诗歌不朽,我也就不朽了。

  回顾人对史实的执著,何尝不是另一种对不朽的追求呢?

  整体来说,本书作为入门书籍,可以带你领略名画之美, 《清明上河图》《马王堆T形帛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游春图》《辋川图》 等等。不过受限于现在短平快的新媒体环境,内容还是偏散了一点。

标签:小顾 画的 读后感 大全 小顾 小顾画的 小顾读后感 小顾大全 画的 读后感 大全 画的读后感 画的大全 读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