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猫,十二岁》是一本由[日] 藤人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猫,十二岁》读后感(一):4380天的陪伴,厚爱无需多言
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
十二年前,第一次相遇,从懵懂接受到有事别离,从重回身边到不离不弃,因为有了猫咪的陪伴,即使独居,藤人也从未感受到孤单。
跟猫咪相处就是这样,一如:每当我打开家门,猫,就在那里等着我;每当我起床睁开眼睛,它都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我;每当我要给它洗澡剪指甲,它就各种上蹿下跳......
真正的陪伴,经得起坎坷,过得了平淡。
猫咪早已脱离宠物的界限,成为家中的一份子,更像是亲人一般,无论春夏秋冬,它永远都在你身边,无论你是快乐还是悲伤。
无论什么时候看到猫咪,它无论是在吃饭还是在睡觉还是在伸懒腰还是在搞破坏,都会觉得它好可爱,什么时候又学会了新技能。
看漫画就像在回忆,每一页上细腻的淡色水彩加上朴实文字,配合猫咪古灵精怪的动作,忍不住哈哈大笑,也会猝不及防的掉眼泪,情感随着猫咪而波动。
虽然猫咪的个性各有不同,但是治愈确实共同的,彼此需要,情感共鸣。
正如此春太凉,彼夏尤伤,今秋勿恼,来冬甚慌,和猫咪在一起的时光,恰是我思念的模样。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越是平凡的陪伴,就越长久。
《我的猫,十二岁》读后感(二):总有一个场景能触动你
读书的目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有些书是为了获取知识,有些书是为了消遣时光,于我而言,两者同等重要。
日本漫画家藤人的《我的猫,十二岁》适合用来消遣。一个闲暇的午后,阳光透过枝叶洒落在书上,微风帮忙翻动书页,看藤人与猫的故事,感觉心都要融化了。
我家也养猫。农村要种粮食,养猫的主要作用是防老鼠。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猫,除了看家护院之外,也承担了一份精神属性,给日复一日的生活增添色彩,也给孤独的老人带去陪伴。
从我记事起,家中一直是养猫的。因此对于《我的猫,十二岁》中描绘的关于猫的场景,很多都感同身受,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之门。
藤人写到:“猫猫也会跟着钻进被窝,陪我一起睡觉”。猫在农村养的动物中,算是比较爱干净的了。小时候我家有只猫也喜欢钻被窝,一到冬天,看到我们睡觉了,猫就会瞅准时机钻进去。那时候也不会嫌弃它身上脏,反而因为毛茸茸的,很喜欢,而且多了一份体温,冬天的被窝里也变得更加暖和。
书中提到在人类开饭时,猫猫也喜欢来凑热闹以及给猫猫准备猫粮。农村的猫没那么挑剔,饭里加点鱼,就算是加餐了。
每逢假日,我就会拿几个玻璃瓶,瓶里面装着诱饵,放进池塘里。等鱼循着味道钻进玻璃瓶,再快速用手盖住瓶口,把瓶里的鱼装进盆里,然后继续下一次捕捞。因此放假期间,猫的伙食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放假,孩子高兴,猫也高兴。
还有很多场景都能够唤起我的回忆。虽然现在已经工作了,不能经常回农村老家,但是家里还有老人在坚守,还会养猫。回到乡下,还是惯听见猫的“喵,喵,喵”和狗的“汪,汪,汪”。
或许是因为喜欢真实的农村烟火气,又或许是因为这些声音可以将我带回无忧无虑的小时候。
用一段闲暇时光,寻一处清静之地,翻开《我的猫,十二岁》,跟着它回到曾经的美好。
《我的猫,十二岁》读后感(三):如果我有猫,一定带着它看这本书。
如果要养一只宠物,你会养什么?
首先,得先确定养什么吧?
吧,我这人太宅,
不到弹尽粮绝,绝不下门买东西
养乌龟吧,一不会叫,二不能抱,死气沉沉的。
所以,还是养只猫吧。
你想象一下,
一回家,就看到猫在门口等着你,
早上睡懒觉,猫会叫你起床。
当然狗子也会,但很不一样,狗子是那种一开门就脚底开出风火轮冲向你,
而猫猫像一个真正的灵魂伴侣,安静的坐在那里,
看着你换好鞋,过来蹭蹭你,
无聊伸懒腰,过来蹭蹭你,
为什么要跟大家聊这个话题?
因为这本书《我的猫,十二岁》
作者家里从小领养了一只猫,
从此开始了一段12年相爱相杀的感情生活。
睡觉时跟你抢布娃娃,在你身上踩来踩去
总是跳到家里更高的地方,然后又怂得下不了,要你去接它。
就这样互相折腾了12年,
小奶猫也变成了老年猫,
换做人类的岁数,12年的老年猫相当于人的50岁,
进入晚年后,猫抓是会收缩的。
这是一本讲述真实经历的故事书,也是一本撸猫的科普书。
漫画不厚,十几分钟就能看完。
当科普书看,很有趣。
当故事书看,很治愈。
总之,这是一本能让所有养猫人会心一笑的温柔读物~
既有漫画,还有作者给自己猫猫拍的高清照片。
其实,养什么并不是关键,而是它走进我们生活,
成为岁月的陪伴,青春的记忆,已经融入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亲人。
《我的猫,十二岁》读后感(四):这是作者送给他的猫最好的礼物——如果爱你的猫猫,也给它写本书吧
书一到家,养过猫的员外就抢过去先看起来,然后抱着书走过来,怔怔的说:它让我想起曾经养过的一只猫,真的好像好像……于是,当轮到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猫,还有当年还在养猫的员外,那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呢……
我没有养过猫,但是员外养过很多,他从小家里就有猫,后来工作了也有猫。直到实在是不断出差后,才断了猫。但依然很喜欢和熟悉猫,每次无论在社区里、在街边,在店里,在野外,只要看到猫,他都会停下来,和他们聊会儿。
而那些猫,不论是流浪着的,还是被宠爱着的,都似乎也很容易就和他亲近,总是对话几声后,就走过来蹭啊蹭啊,他在那里拍照(员外的相册“旅行中偶遇的猫”),它们就蹲在一旁,也不知它们要怎样,但又似乎也不打算要怎样……
所以,渐渐的,我也喜欢上了猫,还曾经将旅行的照片里画上想象的猫,《要是有只猫》,就是我们有一段时间在路上时的灵感,常常会聊到,此时此地,要是有只猫,它会怎样,会用什么样的状态,来表达自己的存在呢……
开始和猫猫建立缘分的我
坦率说,这本书里很多关于猫的行为细节,对于我们来说,并不觉得陌生或者新奇了。因为在如今的社交媒体上,已经有太多关于猫猫的生活性的视频和画面,猫猫如何等你回家,如何陪你工作,如何窥探你上厕所,如何让你猜不到又惹不起……仿佛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知道和一只猫在一起,会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而那些吸引我们眼球的猫猫,大多数还有着天使般的容颜,惹人怜爱的体态——这加重了我们对猫猫的幻想,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种幻想,非常不公平,对猫猫们不公平,加剧了我们的宠物情结,一种玩偶性质的宠物情结。
所以,我是带着警惕之心,阅读这本书的。我并不想用幻想一只完美的猫,来获得所谓的温暖和治愈。但还是被打动了——打动我的是这样一些画面:
下雪的时候,和猫猫一起,突然就坐在雪地里
散步的时候,和猫猫一起,突然就停在路上
晾衣服的时候,和猫猫一起,突然就发呆在阳台上
以前,我常常好奇,猫猫们似乎有一个自己的独立世界,它们真的会突然就穿越到一个你看不见的未知世界,即便你顺着它的眼神看过去,也一无所获。在我们看来,无物即无意义,于是往往笑一笑,“小傻子”,就用一种智人的不屑,任由它去了——可是,作者却停了下来,任由猫猫带领自己,进入一只猫的状态……
忽然想起,有一次,探访扬州郊区运河边的一座古寺,不经意走进旁边的小树林,人渐稀少,正准备回走,突然就闯出一只小猫,挡在路的正中间,我们走近它,它就扭头跑几步,再停下来看着我们,等我们再靠近,它就再往前挪几步,就这样你退一步我进一步,我们竟然就顺着小路走到小树林的另一端,然后风景豁然开朗,一座古山门映入眼帘,山门下青苔台阶,通往大运河旁的小码头……
惊喜之余,再找那只小猫,已经不见踪影,我们笑称,它是来带路的——这样在旅行中给我们带路让我们进入新世界的猫猫,还真是不少呢。
这本书里,猫猫如何可爱,作者如何宠爱它的猫猫,以及相互陪伴的日常,虽然有趣,都不及这猝不及防的几个画面,让我忽然心动。因为和我们的带路猫一样,作者也遇到了一只带路猫;我们是在旅行中,作者是在生活中。
而更让我喜欢的,其实是这本书的结尾。我一直担心会看到那个逃不开的结。但是并没有——不仅没有,而且这只被故事定格在十二岁的小猫,已经十三岁了。真的好高兴作者为他的猫猫画了本书,在它可以“看见”的时候,这是送给这个小生命最好的礼物了。
这最后的两幅画,也深深打动了我,在作者的画笔下,此时的小猫似乎和自己已然有一种默契:对生命的默契,也是相互的约定,即便最终都要面临的结,也要好好珍惜现在,这是所有美好感情都应有的态度和特质……
合上书,我对员外说了我的读后感,他有些愣愣的,“不是,不是,”他说,“你知道吗,这只猫真的和我以前的那只猫,特别像……它也是blablabla……”然后,他开始滔滔不绝的回忆那只猫猫的生活细节,最后总结了一句,“其实啊,猫吧,就是觉得你是它地盘上的一个东西,所以,它会经常来窥探你的动静……”
好吧,“这就是为什么人家能画出这样的漫画书的原因,”我打断他,“因为他能任由自己被一只猫猫带领去感受……而不只是将猫猫当作一种有着特殊性、按照科学投喂、可爱的、陪伴的、小动物。对吧。”
员外想了想,点点头,“是吧,不过,它真是像我的那只小猫啊。”看他的样子,似乎已经沉浸在大脑搜索的无意识状态……喂,如果爱你的猫猫,也给它写本书吧,趁你还记得它。
无论如何,通过这本淡淡涂鸦般的漫画书,我们都能回到内心里那个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