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更好的自己之间,隔着一句“差不多就行”

你和更好的自己之间,隔着一句“差不多就行”

  1

  几年前,表弟开小吃店,开业前夕事多,我去给他帮帮忙。

  店的位置不错,离一家医院近,客流量大,附近的店生意红火。

  表弟说找人看了日子,几天后开业。我劝他等等,店里哪哪没弄好,招了两名店员,培训也没做,这样开业非乱成一锅粥。

  表弟说没事,还有两天,教给她们该怎么收钱怎么上菜,不和大酒店一样正规。这里的客人多是流动人口,差不多就行。

  过了两天,表弟的店一开张,来吃饭的人很多。他和两个店员手忙脚乱,出了很多岔子,上错菜,收错钱。一桌吃出了一只苍蝇,表弟又赔礼道歉又免单,那人才平息。

  半年时间,我没有和表弟联系。有一天,我去医院看病人,出来时顺路到表弟的店看看。怎知店门锁着,门上贴了张条子,“此房转租”……

  短短几个月关门歇业了。

  表弟做事不用心,凡事差不多,饭菜质量差一点,人员服务差一点,环境卫生差一点,加起来就差多了。

  2

  做生意如此,做人做事也一样。

  在一次校园招聘会上,从同一所大学同一班级招了两名大学生,小王和小李。他俩学机械设计,分到了研发。

  小李有句口头禅:差不多就行了。刚开始没在意,后来领导和我说过一次,这孩子做事不用心,设计的图纸毛糙,爱犯低级错误,他的东西都要格外用心检查,不然就会出错。

  六个月实结束,研发领导给小李的建议是:不适合研发门,建议去其它门重新实。

  小李转到了企管,做KPI考核工作。工作琐碎、精细,各项指标有点出入会有失公平。

  一次,上半年KPI结果出来后,好几个门李吵架,说弄的数据有问题。后来,还是他们门主管出面重新做考核,才结束纷争。

  在企管待了半年,主管给小李的评语很差:上班从不带脑子,不知他来干嘛了。

  和小李一起来公司的小王不一样。他一直在研发,张图纸设计得精细,几乎不用审核。他说,每次往外交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人生答卷,要认认真真去对待。

  小王转正定级了,这几年工作出色,已成门主力,薪水调了几次,比一起来的那批同事都高。

  人优秀与否,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机会。进步一点点,和差一点点,时间久了,距离显而易见。

  我们养成惯,然后惯养成我们。我们成就的人和事,最终成就的是我们自己。

  3

  一电影说有一家茶餐,生意不错,想要去那里吃东西,必须提前几天预约。

  那里的菜,老板娘亲自下厨,精心制作而成,所用的食材和配料也都是一丝不苟。

  老板娘的话我一直刻在脑子里:茶餐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张饭票,我要让自己活下去,让自己比别人活得好一点,我就得把手上这件事做好才行。

  很多时候,只要把手上的事做好,好运就会悄悄降临。

  我曾经和一位电子产品制作业的吃饭,他们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每年的销量都保持在前三名,我和那位讨教其中的奥秘。

  他说,大家制作的产品功能大同小异,无非是细节。材质是否用最好的,设计是否最人性化,制作是否最精细,一点一点加起来,出来的产品品质就不同了。干这一行,要求就是一个“精”字,最怕的就是怀有“差不多”的心态,这样出来的产品,保证滞销。

  4

  总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同样的生意,有人赚钱有人赔钱呢?

  身在职场,为什么大家一同起步,数年后,有人一马当先,有人却原地踏步呢?

  是的,生活是由每一个真实的当下组成的,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世上,任何轰轰烈烈的事业,也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细节构成。

  大人物并不是每天干大事,不过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这些小事堆积起来,就是大事业。

  但凡大事,必作于细;拥有匠心,才出巨匠。

  你对岁月辛勤耕耘,它才会还你一树风景;你对它糊弄应付,最后都是给自己挖坑。

  有时候,我们和更好的自己之间,只隔着一句话:差不多就行。

标签:好的 自己 之间 隔着 一句 差不多 好的自己 好的之间 好的隔着 好的一句 自己之间 自己隔着 自己一句 自己差不多 之间隔着 之间一句 之间差不多 隔着一句 隔着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