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马夫

  引导语:快乐是什么,一次遇到作文的题目,不禁的想起这些。

作文中的马夫


  去年到佛罗伦萨观光,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前,忽然有同行女士惊叫:“看,那个赶马车的,真帅!”那位马车夫30多岁,他把车停在街边,取下草料袋,松散地挂在马脖子上。马低下头吃草料,他则坐上车座,拿出平板电脑,上网。也许,他要看看新闻,或是有什么文章急于读完,总之,这会儿人和马都需要补充一些东西。我悄悄拍下了那幅图景。后来,我常看这张照片,也寻思:那位马车夫,当他赶着马车经过阿诺河上的旧桥时,会不会有位像贝特丽斯的姑娘注视过他?车走在但丁和米开朗琪罗徜徉过的路上,他会轻轻地哼唱什么曲子呢?赶车时,他的心会不会神驰在那个时代?
  
  那个自由的马车夫,令我遐想不已。
  
  有老师给我看某市的高考作文模拟题,也是关于一名马车夫的故事。题目是这样的: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我觉得这个题目未必难写,问:对审题立意,有没有什么规定?回答是,多数教师认为文章立意“要符合主流”。这一来我就糊涂了。我最怕的就是不明不白的或指鹿为马的“主流”。作文考试,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考生能有自由思想和创造精神,表达合情合理,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就很好;但如有定规或不为人知的“潜规”,对善于思考的学生而言,就有麻烦。
  
  比如,我先想到,那些有个人意志与趣味,不愿为官的学生,很可能视这个材料为平庸的励志故事,对鄙薄车夫职业,希望丈夫控制表情的车夫之妻的“荣辱观”嗤之以鼻;他很可能未必认同“为人要低调”“为人要谦虚谨慎”“要从善如流,知过能改”的“惯性立意”,而想表达一点个人见解。这正是语文教育所期望的。这类学生思虑深刻,如果再能严谨地表达,应当获得较高的分数。(很有哲理的日志 www.wenzhangba.com)
  
  我的同事说,你这种观点会害了学生,这回统一阅卷,为保险起见,体现“核心”,哪里敢倡导“自圆其说”;如果像你这样的观点,写成“做一个自由愉快的马车夫”,很难及格,至多38分(满分为70分);所以,一般考生只能“顺竿爬”。我追问有没有具体的立意规定,据说也没有,但大多数阅卷教师自觉地这样认识,像是约定俗成。
  
  我不生气,我看够了,只是仍然要说说不同意见。司马迁老师持什么意见,与我无关,因为争论不起来。这车夫之妻难道不够低俗吗?她以离婚相威胁,把一个原本自由自在的人逼得小心谨慎,难道不是个害人精吗?我甚至认为,那个车夫可能还有些与生俱来的“人”的本能,并不以身高超过国相就萌出异心,他“司马”而心不“迁”,不以赶车为贱业,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是个先进工作者,或者说,是一名快乐的马车夫。一名马车夫能恬然自安地、愉快地赶车,说明那时的社会风气还不怎么坏,等级观念还不那么强。而他的妻子倒是很有奴心,认为晏子虽然身材矮小却有风度,像个核心人物,而丈夫位卑低俗,面表情错误。只不过因为丈夫不以赶车为耻,便要离婚,这符合“主流”吗?不幸的是,车夫竟顺从了,他开始“摆正自己的位置”,低三下四,恭谦有礼,也许还会察言观色,有所企图,否则他凭什么做了大夫呢?材料中说“车夫照实回答”,很可疑。晏子因为车夫家里有这样一个讲尊卑贵贱秩序的老婆就举荐他为大夫?凭的是什么原则?如果齐国多了一名平庸的大夫,你总不能说“但是他有一个精明的老婆”吧?固然当今考察提拔干有各种各样的好玩故事,有可能既观其外,又察其内,但既然拿来考中学生,2000多年前的事了,应当允许他们质疑吧。

标签:作文 中的 马夫 作文中的 作文马夫 中的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