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什么最重要?

  人字一撇一捺,好写却难懂,总会经历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总会遇见很多无可奈何的人。

  想的太多,心就累了,倒不如看开些,拿得起才能站得高,放得下才能走得远。

  活着,就是一场修行,认真地经历,优雅地老去,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就足矣。

  这辈子,无非也就三件事:想得明白、睡得踏实、活得自在。

  

人这一辈子,什么最重要?

  1

  想得明白

  先讲个小故事吧。

  有个年轻人一心想做一个方方面面都比别人强的人,这方面也学一点,那方面也研究一点,但却每个方面都不精通。

  苦恼的他于是向大师求教。

  大师听后,给了他一个背篓,带着他去登山,说:“到了山顶你就明白了。”

  山上有美丽的石头,年轻人一边登山一边捡石头。

  背篓里的石头越来越多,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脚步也愈发沉重,终于一屁股坐在地上说:“大师,我走不动了。”

  大师说道:“走不动了,那就是时候该放下了,满筐的东西背在肩上,又怎么能走得轻松呢?”

  年轻人心中顿悟,放弃了一心多用,从此只专注于学问,成了当地有名的才子。

  佛说:“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抔黄沙。”

  人生路漫漫,旅途上有遍地花开,也有枝繁叶茂,我们能够拿得起的终究有限,想得明白了,懂得放下了,心才不累了。

  有句话说的好:

  轻言放下,是弱者;不言放下,是愚者;懂得放下,是智者。

  人一生中,总有些时间要留给自己,纷杂的琐事放到一边,或斟一杯浊酒,或品一口清茶,寻一处清凉,得一份淡然。

  想明白了,就释然了。

  

  2

  睡得踏实

  再讲一个故事。

  有人问禅师:“这一世修行,该怎么修,修什么?”

  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这人不解:“吃饭睡觉难道还要算得上修行?每个人都要吃饭睡觉呀。”

  禅师说:“不一样。有人吃饭时不肯好好吃,千般计较;睡觉时也不肯踏实睡,万般思索。所谓修行,无非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不做他想,不计他念。”

  细细想来,每一晚都是一次闭关,每场梦都是一个劫难。

  忘不掉的过去也好,还没来的未来也好,都不过是人间百苦,贪嗔痴、爱怨恨、求不得,桩桩件件,与其搁在心里,不如放空自己。

  须知,缘深缘浅,只在展眉之间;路长路短,皆在心灵深处。

  有些事,想的再多,也不会有结果;有些人念得再多,也不会有回音。

  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无论发生什么,太阳总会东升西落,人总要向阳而生。

  曾经的努力,只要拼尽全力,就可以坦然面对;曾经的过客,只要无愧于心,就可以释然放下。

  爱过恨过,皆是经过;好事坏事,终成往事。

  悠悠岁月几多愁,与其活在梦中,不如踏踏实实睡觉。

  放空自己,专注当下,让昨日停留在过去,让明天顺其自然。

  

  3

  活得自在

  周国平说:“活得真诚、独特、潇洒,这样当然很美。不过,首先要活的自在,才谈得上这些。

  如果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活给自己看,那么,你表演得愈是真诚、独特、洒脱,实际上却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谨。”

  做人,见天地,见众生,更要见自我。

  要寻找真实的自己,见到坦然的生活,就一定要放下人生中“伪”的分,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从容自在,即是圆满。

  杨绛百岁时,她在感言里写: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正是放下了“伪我”,做到了“无我”,才遇见了最真实的自我。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必须要吃的苦,只能一个人去走的路,这趟苦旅,唯有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得的舍得,放下了,心才能自在了。

  一辈子,苦也好乐也好,喜也好悲也好,三万天,怎么过时间都在走。

  情再浓,时间过久了,也会变淡;心再热,回应的少了,也会心凉;人再好,得不到结果,也会离开。

  人生之路,必然有得有失,看得清不如看得轻。

  想明白、睡踏实、活自在,人生足矣。

  往后余生,做一个想得到也想得通,拿得起更放得下的人。

  好好吃每一顿饭,好好睡每一次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谁都可爱,谁都不爱。

  愿心之所向,万里晴空,做你自己,无问西东。

标签:人这 一辈子 什么 最重要 人这一辈子 人这什么 人这最重要 一辈子什么 一辈子最重要 什么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