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修好身,守住心,人生才能圆满。 世间红尘万象,人心如猿猴之狡,意如烈马之驰。 一旦放纵,信马由缰,则很难将其拉回。 古人常讲,慎独。慎独,是一个人的修行。 君子慎独,高人慎众。 行走
白居易说:“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 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多数的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 人性复杂,人心微妙,这4条定律,看似惊心,实则洞悉了社交的真相。 1 方圆定律 人不能
据《明史》载,公元1375年刘伯温患重病,然后胡惟庸代表朱元璋去看望他,并带去了御医的药方。结果吃完药后,刘伯温病情非但没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死前,想跟朱元璋好好交代一下他都不敢。 因为朱元璋身
《菜根谭》有言:“人品做到极处,只是恰好。”做人,要掌握一个度,那就是“恰到好处”的分寸: 说话留三寸,遇事让三尺,待人远三丈。 01 说话留三寸:不惹祸 《增广贤文》有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
分割线郭自搬进公司新建的专家楼,就琢磨着卖掉他原先住的那套二室一的旧房子,于是他托付办公室王,写份房屋出售启事张贴在家属区显眼处,价格嘛,26万,带装修,不算高吧?王回复,不算高,不算高,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等式: 1+1=1;1+2=1;3+4=1;5+7=1;6+18=1; 当你看到这组等式,大脑的直觉会瞬间告诉你:这根本不可能! 但是如果稍加思考后换一种视角,
网上有个问题:所谓的“三观正”里面的“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看到一条匿名回答非常精炼: 三观正,这个“正”,代表了人世间的美好进程。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一个三观正的人,为人处世总给人如沐春风的感
第1个故事《前世今生》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
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写:“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春意盎然的三四月已经来了,规划好一件事,就立刻行动吧,以梦为马,乘势出发,先开出一朵最美的春之花。 这是多么好的春天呀,春水初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1. 两个盲人靠说书弹三弦糊口,老者是师父,70多岁;幼者是徒弟,20岁不到。师父已经弹断了999根弦子,离1000根只剩下一根了。师父的师父临死的时候对师父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
家再贫,也敌不过同心相奔的夫妻。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再深的感情也会在金钱的考验下,日渐消弭。 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吃着山珍海味、出门车接车送,也有满腹愁绪,苦不堪言的。 有人路边摆摊
付家国八辈贫农。他不甘心代代都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自己就这么回事了,于是把希望放在了儿子付可顺的身上,一心一意地培养儿子可顺。可顺倒也争气,从小学到大学顺风,大学毕业后在北京考上了公务
面对生命的不确定:洞察内心真理的智慧之光
生命的意义所在:从哲学中寻找人生答案
人生的指南针:从智慧语录中找到前进方向
人生的微妙时刻:通向内心平静的隐喻之路
01生命的反思:探寻内心的真正答案
02远离浮躁,品味生命的本真和宁静
03温暖的足迹:感悟生命的真谛
04超越表面,领悟生命的本质
05内观自我,发掘内心的力量与智慧
06人生的启示:领悟生命的本质
07以宁静的心态,感悟生命的奥妙
08超越时间的限,发现永恒的人生智慧
09智慧之门:通往自我认知的密径
10认知自我,洞悉人生的本质
穿透表象,洞悉事物本质:启迪心智的寓言小品
内心的旅程:寻找生命的意义
洞悉人性,把握人生:通向自我超越的关键
破解人生迷思,解开心灵的疑惑